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百年老字号“王老吉”的贵州“刺梨经”

2019
04/13
11:18
贵州日报
分享

文| 贵州日报当代全媒体记者 李思瑾

“王老吉的刺梨饮料,叫‘刺柠吉’。”4月1日,在位于惠水县的贵州省潮映大健康饮料有限公司仓库,董事长马时武拿着一瓶230毫升的易拉罐饮料对记者说,“‘刺柠吉’,给刺梨汁“兑”上一些柠檬汁、苹果汁。”

“刺柠吉”的首次亮相,是在3月1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广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会议现场。

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本次帮扶刺梨产业的新品全都以“王老吉”这一百年老字号品牌进行产品背书,推进“刺柠吉”系列产品快速走向市场。

王老吉与“刺柠吉”

王老吉与贵州的缘分始于几年前。2014年成立的贵州省潮映大健康饮料有限公司,就是贵州唯一一个王老吉凉茶代加工基地。

去年11月,马时武陪同李楚源一行赴贵州黔南、毕节、六盘水等地实地调研。他们沿着蜿蜒逶迤的山路,走进种植刺梨的山间地头,品尝刺梨、和农户们交谈。农户们说,刺梨是他们的“宝贝”。

但农户口中的“宝贝”,直接食用并不“讨喜”。王老吉调研队成员们初尝刺梨鲜果,深感涩味较重,他们认为其口感不太适合现代消费需求。

除此之外,地域特性强、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导致仓储压力大,以及当地工厂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都制约着贵州刺梨产业的品牌化运作和大规模市场推广。

同年12月,广药集团拿出了一份《贵州刺梨时尚生态产业“136”发展方案》,拟从文化、科技、市场三方面进行研究,从资源、资金、产品、品牌、政策和运营六方面入手,帮助贵州把刺梨产业发展为百亿级的时尚生态产业,打造除“一瓶酒”(茅台)、“一棵树”(黄果树)、“一幢楼”(遵义会议原址)之外的贵州省第四张名片——“一个果”(刺梨)。

确定此项目后,广药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攻关团队对刺梨产品进行口感调配和营养价值研究,用98天开发出了刺柠吉复合果汁和润喉糖两款产品。

在这短短三个多月研发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去除刺梨中的苦涩成分?

研发团队发现,刺梨中的涩味跟刺梨鲜果单宁含量高有关,于是他们刺梨浓缩果汁和柠檬汁进行混合,使“刺柠吉”复合果汁的口感变得更加爽口。“刺柠吉”润喉糖则在保存王老吉风味的同时,融入了刺梨成分,增加了维生素C的含量。

百年老字号“王老吉”的贵州“刺梨经”

龙里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贵州恒力源天然科技生物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进行刺梨果清洗。 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最生态”与“最严苛”

“惠水气候舒适,园区无污染,109 项水质监测都达到了饮料生产标准,是极佳的饮料生产地。” 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派驻贵州潮映大健康饮料有限公司主管徐苇说,今年3月,原生产王老吉凉茶的两条生产线停工,按照生产“刺柠吉”复合果汁的需求来改造,“这两天工人们正忙着为已改造好的饮料运输管道清除残渣、给金属容器渡上保护膜,预计在4月15日左右就可正式投产‘刺柠吉’。

“刺柠吉”复合果汁的生产量将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一条生产线一分钟能生产700多罐饮料。两条生产线开工后,每天可生产2万箱。”这段时间,徐苇常往返于广州与贵阳两地,“开工后将会有一周左右的测试期,看一下市场反应。如果需求大,再增加生产线。”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饮料灌装车间出来的流水线上,设置有多道“关口”。

前两道“关口”分别为压力打检、液位打检。生产车间主管罗国凤解释:“第一道关,如果液泵注入不足,易拉罐硬度不够,如果液泵注入过多,易拉罐就会太膨胀。不足或过多,生产线都会自动‘踢出’;第二道关,如果饮料罐装不足,生产线也会自动‘踢出’。”

不仅要严控饮料质量关、不能“败絮其中”,王老吉还一直坚持“金玉其外”。罗国凤告诉记者,流水线所有工段的工人每半个小时都会对产品进行不低于16罐的抽查,看瓶身喷码是否清楚,“如果有擦伤、压痕,就不能算合格。”

经过几百米的流水线,“过五关斩六将”的饮料按226罐分为一批,统一高温杀菌、冷却后,在仓库储存7天,再经抽样、品评、留样等环节,方可出厂。

“跟着王老吉,带着做工艺品的心去做饮料。”马时武笑着说,他是广东潮汕人,来贵州做生意是看中了这边的气候环境,“贵州的生态农产品在广州市场很受欢迎”;而与王老吉合作,他看中其“严苛”,“贵州与王老吉牵手,是‘最生态’与‘最严苛’相结合!对于‘刺柠吉’的未来,我充满信心。”

“你们生产‘刺柠吉’的刺梨主要来源于哪儿?”记者问。

“龙里,一个好地方。”马时武说。

百年老字号“王老吉”的贵州“刺梨经”

2018年8月,,龙里县谷脚镇刺梨成熟,收购商们前来收购。 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茶香村与田园诗

距离惠水70多公里的龙里,境内种植刺梨24.5万亩,有着“中国刺梨之乡”的美誉。

用于生产“刺柠吉”复合果汁的刺梨浓缩汁,就产于龙里县的贵州恒力源天然科技生物有限公司。

“王老吉非常认可我们的工艺。”贵州恒力源天然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建说,“每年8月中旬到9月底,我们按2-3元/斤的收购价在龙里全县收购3000多吨刺梨来加工,经清洗、破碎、压榨等13道工序后,放入零下18度冷库低温冷藏。目前我们已建有10000立方的冷库。”

贵州恒力源天然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常去收购刺梨的村子之一——谷脚镇茶乡村,也是龙里县最早人工种植刺梨的村子。

20年前的茶香村,还是省级二类贫困村,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种玉米当口粮,再上山砍柴卖赚得些收入,满山的野生刺梨果却无人问津。时任省农科院院长的樊卫国看中了茶香村野生刺梨果的价值,在此开展刺梨育苗试验,择优选出“贵农5号”“贵农7号”两个品种。

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支持下,村民们逐渐开始规模化种植刺梨。“现在村民们除了自留地种点蔬菜,其余地全部推耕种上了刺梨。”茶香村村主任兰江说,近20年发展,476户人家,95%以上都种有刺梨树,当地小孩子随口就能唱出“一个金罐罐,装些硬饭饭,不吃硬饭饭,要吃金罐罐”的绕口令,茶香村森林覆盖率也从2000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95%以上。

“目前刺梨在贵州市场销售很好。但是一到外省,很多人质疑‘刺梨’这一品种——水果名录里查不到,中药书籍里也少有记载。”兰江说,“现在贵州刺梨有了王老吉,定能得到更好地推广。”

百年老字号“王老吉”的贵州“刺梨经”

每年8月中旬至9月底,正是刺梨成熟的季节。图为龙里县谷脚镇谷脚茶香村村民们正在采收刺梨果。 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外务工的杜礼华兄弟三年前也回到茶香村,种植了30多亩刺梨,现已有7亩挂果,每年卖鲜果可赚2万多元。“都是加工厂开车来收,不愁卖。等30亩都挂果了,我们还会赚得更多。”近处是自家新修的屋子,白墙黑瓦,远处是大片的刺梨林,风吹过,绿意涌动。杜礼华说:“还有一个月,白色、红色、紫色的刺梨花就会开得到处都是。”

农人描述不出花开时的景象,但记者能想象,刺梨花朵开满山的茶香村,抑或金黄果子挂枝头的茶香村,都恰如一首田园诗般香醇美好。(责任编辑/ 袁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带一路”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在迪拜举行
下一篇:2019中华茶祖节将于4月20日在长沙神农茶都举行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