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中国新报讯(通讯员 唐建国 彭丹)近日,中南大学在湖南江华高新区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基地为平台,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中南大学商学院人才团队与江华高新区就产业发展规划、园区升级等内容进行战略合作。同时,湘雅三医院派出2名健康扶贫专家为江华县人民医院战略升级长期提供专业指导,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与湖南豪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湖南贵德集团就产学研合作协议进行正式签约。
这是江华人才工作的缩影。江华是国家级瑶族贫困县。自2013年以来,中南大学按照国务院部署安排,把定点江华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中南大学人才优势,持续开展对口扶贫工作。江华县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与中南大学开展校县合作,持续强化党管人才举措,打造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扶贫“三个平台”,形成了全国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提升人才工作的“江华模式”,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引进平台升级版坚持以校县合作为载体,以柔性引进人才为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拟计划相继建成一批批博士、博士后、院士工作站等。依托脱贫攻坚、中南大学定点扶贫等平台,大力推行“人才+项目”“人才+基地”方式,完善产学研用、智力帮扶等协同育人模式。
近年来,全县共有20余家企业与中南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培训基地10个,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借助中南大学的师资资源,邀请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等多位校领导及专家200余人先后到该县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工作。中南大学重点在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旅游发展、电商扶贫等领域开展帮扶工作,吸引高端人才前来短期工作、兼职或开展智力服务,多方位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2019年4月10日,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带队,来自中南大学校商学院、湘雅三医院的人才团队约60余人,前来江华县开展调研活动,此行江华县共引进人才团队项目两个、柔性引进专家2名。易红书记在调研中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突出学校专业特色,进一步提高帮扶实效。期间并借此契机,举办健康扶贫系列活动,邀请湘雅三医院的专家教授对县人民医院医卫人才开展专题授课培训等。
培训平台硬功夫不断加强人才基地建设,中南大学江华青年电商人才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相继建成,为全县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中南大学各类专家人才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实地开展技术帮扶等途径,助推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2013年以来,中南大学重点在扶贫开发骨干人员培训、电商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帮扶工作,吸引高端人才前来短期工作、兼职或开展智力服务,取得新成效:一是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利用“中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举办“名校长工作室”“名校长专业素养提升培训”“教师挂职培养”等活动,安排江华县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跟班学习、集中培训。设立研究生支教点、留学生英语支教团,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提升基层教师教学水平。多次选派优秀教师团队,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对江华薄弱学校教师进行送教下乡帮扶,并派出90多名教师及大学研究生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邀请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专家团队,为100余名中小学校体育骨干教师进行足球、运动专业专题培训。
二是发挥医疗技术优势。充分发挥湘雅三医院对口支援单位的优势,借助远程医学平台,进行远程查房、病例讨论和重大抢救手术指导等,为江华实现“大病不出县”提供有力支撑。协助建立医联体,大力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组织党外医疗专家送医下乡、国际救援队应急拉练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开展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选派医院业务骨干 30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派驻博士或知名主治医师前来提供16个学科的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今年已培训乡村医生100人次。三是发挥党管人才优势。江华积极对接中南大学,计划2019年为300名县基层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才提供培训平台,涵养骨干人才力量。
扶贫平台决胜负为深度推进江华精准脱贫工作,江华县与中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发力推动江华脱贫攻坚。本着“资源互补、注重实效、共谋发展”的原则,在教育、经济、科技、医疗等方面整合组建扶贫人才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医疗扶贫、驻村扶贫、社会扶贫等7个方面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创新推动江华扶贫新模式。
2013年来,中南大学派驻扶贫工作队进驻江华县原两岔乡和大圩镇长山村等从教育、健康、电商、产业、旅游、驻村帮扶等多方面着手,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培育优质农业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商业模式辅导,开展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委托帮扶模式,发展特色种养殖和乡村旅游,走共同开发,共同致富的路子。目前红薯粉年产量达到20万斤以上,已成为江华县享有盛誉的地方特色产品,系列红薯粉产品正在申请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发展林下瑶香猪养殖规模近千头,形成了集种植养殖加工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二是创新发展瑶族文化产业。整合大艺术、大设计的文化传播平台,以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为契机,启动了“江华瑶族长鼓舞传承”大学生实践项目,对江华瑶族长鼓舞的动作套路、道具、音乐、服装、民族历史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为江华县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可行性方案。三是创新人才扶贫切入点。利用中南大学校友资源优势,邀请中南大学校友企业家或行业专家献智献策,提供各类资源,对接产业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开展慈善捐赠等活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有近10家校友企业到江华寻求产业合作;学校先后投入100万元立项支持 100 支大学生创业团队赴江华开展电商创业实践。87 个人才团队通过微店、淘宝等建立线上营销渠道,42 人才支团队开始线上营销,部分产品远销俄罗斯。募集312.9万“我想有个家”安居工程,解决贫困户易地搬迁后的资金困境。筹集产业扶贫资金1100万,在村集体经济、农业合作社等方面给予资金帮扶,确保贫困户如期稳定脱贫。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