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人到哪里手艺卖到那里——天柱县一移民进城创业安居乐业

2019
04/16
19:18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讯(记者 刘鹏飞 通讯员 伍 丽)“一天卖600多个粑,毛收入600多块钱,想不到这大山里的小食品还让我带进城来赚了钱,别提有多高兴哟!”

     

刘子然 杨孟花夫妇在做三月粑


      日前,在贵州天柱县城金山农贸市场内,一名妇女边张罗着买卖,边与旁人高兴地聊着,笑容满面。
这名妇女叫杨孟花,是从天柱县邦洞街道章程村搬到县城联山移民新区居住的移民。有事做了,有钱赚了,她可安居乐业了,近半年来,那颗七上八下的心终于平静了。

      章程村是邦洞街道深度贫困村之一,村内耕地少、山地多,坡高路陡,村民们生活困难。

     

杨孟花在卖三月粑


      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打工潮的兴起,章程村五组10多户村民一个接着一个外出,赚到了钱,在外面安了家,仅剩几户没有能力迁出。而杨孟花一家就是这没有能力迁出的家庭之一。

      杨孟花的丈夫刘子然,早年在外务工时,先后两次受重伤,杨孟花也在工地受过伤,导致两人都不能干重活。前几年,家中有三个孩子读书,一个老母亲有眼疾、心脏病,生活非常困难,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杨孟花与亲人在做三月粑


      “好在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享受到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没花什么钱,就能进城生活。”刘子然笑着说,他们申请到的联山移民安置房非常漂亮,家人们非常欣喜,2018年底已经搬进去住了。

      “城是进了,可吃饭要钱,喝水要钱,城里没田没地,我去哪找钱,这能住下么?”

      开心没几天,杨孟花就坐在福中犯起了福愁,整天忧心忡忡。

     
杨孟花在卖三月粑

      城里的工厂倒是多,但一没技术二没体力,进厂肯定不行。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年纪大了,眼力体力都跟不上,很难学会。到底怎么办呢?

      哎呀,你们可以做粑卖啊,祖传手艺不用学都会,小本生意投资不大,进城生活,销售很方便,用这讨生活肯定行。”看到他们整日愁眉苦脸,二姐刘菊兰为他们出主意道。

      老家虽然山高路陡,但盛产粑叶和粑菜,现在都铺了水泥路,家中哥哥的房子也空着,来回还算方便,要不,先回去做点来试一试?

      越想越觉得可行,当天,刘子然、杨孟花夫妇就从二姐那拉了两袋米回老家。

      在章程村,各类粑的做法,是农家妇女必须掌握的技能,三月粑也不例外。将甜藤舂碎取汁,将糯米、粑菜碾碎成粉,将糯米粑菜与甜藤汁搅拌均匀,捏成团用叶子包成团,上蒸笼蒸......每一道工序,杨孟花都做得细致,做出来的粑干净卫生、糯香可口。刘子然虽然不大会做,但他学得很认真,没几天便做得非常熟练,夫妻俩配合默契,有时小女儿女婿也来帮忙,一天可以做出五六百个粑。

      粑做好了,拉进城去卖,摊一摆,不到一个上午就被抢光了!

      “以前,从没想过这农家小食品能赚到钱。如今,进了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很喜欢这类天然食品。好政策助我进城住新房,小技艺引我走上发家路,我的好运来喽!”杨孟花一笑就合不扰嘴。

      她说,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三月粑有了不少县内外的订单。下一步,他们家打算到移民新区附近租间生产房,长年制作三月粑、灰碱粑、粽粑、糍粑等,以此为业而安居乐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贵州雷山:组织引领得力 搬出富民新天地
下一篇:贵州:岑松战区召开第五次脱贫攻坚网格长工作例会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