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杨兴昌摸索出芽苗菜培植技术,一上市,均供不应求。
5月6日,是记者在麻江县金竹街道仙坝村蹲点采访的第二天。
看到育苗棚里长出的嫩苗,杨兴昌脸上露出了笑容。
“那是前几年,我两次创业失败,妻子一气之下外出打工。我为了‘哄’她回来一起创业,承诺加倍发她工资。”说起当年和妻子王兴会齐心创业脱贫的往事,杨兴昌语气轻松又诙谐。
起垄,种植,除草,采摘都要亲自动手。
杨兴昌今年45岁,1999年经人介绍与王兴会结婚。婚后夫妻结伴外出打工,由于吃苦耐劳,打工10年,夫妻俩带回存款十余万元,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倒也安稳。
杨兴昌与妻子王兴会一起种植拇指西瓜。
屋漏偏逢连夜雨。王兴会的身体刚有所好转,杨兴昌75岁的母亲又患上了脑梗塞,加之78岁的父亲也是常年患病,一年四季和医院交上了“朋友”,家中日子一下子坠入谷底。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躺在“政策温床”上等靠要,显然不是杨兴昌想要的生活。
2013年8月,听说种冬虫夏草很赚钱,他坐了汽车,又坐火车,跑到河南取经,回来搭棚干了起来,谁知栽培3个月没发出一棵芽,损失一万多元。
初战失败,杨兴昌没有灰心。
第二年,杨兴昌从贵阳进来5000多元的地鳖幼苗,养起了地鳖虫来。然而这次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上都匀、下凯里折腾了半年,只销出几十只。沮丧之余,他将万余只地鳖虫放归山林。“两次创业失败,不但让我的脱贫梦碎了一地,还添了不少债务。” 一夜之间,杨兴昌愁白了头。
王兴会也不理解了:“这简直是败家啊!”为了挣钱养家糊口,王兴会只身去了江苏打工。
就在杨兴昌心灰意冷时,村组干部和帮扶干部来到他家,耐心地开导他、安慰他,慢慢地他心里才过了这道坎。思想通了,人也有了精气神。但干点啥呀?在帮扶干部的参谋下,杨兴昌这次选择了投资少、见效快、有广阔销售市场的芽苗菜培植项目。
他整天泡在大棚里,半个多月后,芽苗菜试种成功,方寸大小的盘子里,长满了绿莹莹的嫩苗。由于杨兴昌的芽苗菜品种齐全、口感鲜嫩、价格合理,周边地区许多宾馆、酒店及批发市场,都成了杨兴昌的固定客户。
一年下来,杨兴昌种植芽苗菜收入四五万元。“兴会,快回来吧!别人发你多少工资,我加倍发给你。”他打电话给王兴会。
2017年初,外出打工近两年的王兴会刚回到家,杨兴昌就将一本6万多元的存折递给她:“这是补发你去年的工资。”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2018年,杨兴昌又引进新的产业项目——种植拇指西瓜。挖土、除草、浇水,每天天没亮夫妻俩就起床下地,有时晚上就着月光还在田头忙碌。
嫩绿的瓜秧爬满了田垄,王兴会瘦了好几斤。杨兴昌心疼妻子,风趣地说:“等瓜收成了,发工资给你。”
王兴会说:“好啊!收入全归我。”夫妻俩开心地笑了,笑声洒满山谷。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