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桐梓思源实验学校从2015年建校以来,始终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把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大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等各项工作的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普通话已经成为该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增强了,水平提高了。近日,中国新报记者深入该校进行了详细采访。
具体做法
该校建立语言文字“123456”工作机制,并扎实推进重抓落实,为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一)明确一个目标
学校借语言文字工作验收为契机,明确以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规范师生校园用语为目标,促进师生更好发展,全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落实两个保障
1.建章立制作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长期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中,作为常态性工作抓细抓实。并通过政行办、教导处、教研处、政教处等各部门具体分工落到实处。教师的语言文字工作由教导处主抓,学生的语言文字工作由政教处主抓,实现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部门并细化到个人。就本期语言文字工作与部门签订责任书4份,与教师签订责任书140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增强责任感,促进工作有效有序落实的途径之一。学校建立完善了《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关于推行“学生语言文字作”行动方案》《教师语言文字工作承诺书》《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新增绩效考核方案》《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晋级实施办法》等十多个方案制度。把师生在校园日常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纳入常规考核,评优选先等评价考核中,有力地促进了师生规范用言行为。形成上下一线、课内外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进。
2.经费投入作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校第年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经费预算中,确保校园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师生诵读竞赛、师生书法竞赛等各项活动的经费支出,保障活动的有序开展。三年来,学校投入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活动等经费达169374.70元。
(三)推进三个带头
1.管理干部带头
学校中层以上干部16名,行动上务必要率先垂范,要树立不在乎说得好坏,关键在于敢说的意识,带头说好普通话,大胆说普通话,影响教师生们说好普通话。
2.党员示范带头
学校党员58人,务必树立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意识,强化党员在工作中,生活中的示范效应,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在语言工作中示范引领,用实际行动给师生树立榜样。
3.中青年教师带头
学校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历经优越的教育资源的培养,在普通话测试成绩反映出水平较高,要求他们在开展的各项校园活动,用漂亮标准的语言感染师生。他们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很好成绩。他们在工作带头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先锋队。
(四)实现四个纳入
1.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一)实现四个纳入
1.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语言文字工作是长效性的一门工作,永远在路上。学校为更好贯彻落实,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作为工作重点纳入。如师生诵读竞赛、书法竞赛、写作竞赛等,每期举行,有力推进了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师生成长。
2.纳入学校常规管理
为做好全过程监督和考评,学校建立了《推行“学生讲普通话”行动方案》《学生一日常规管理细则》《教学常规考核细则》等,把师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纳入师生日常考评管理。
3.纳入学生“两规范”建设
学校“两规范”建设,即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和规范学生学习习惯。把说好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要求和作业要求,开展学生作业规范化“书写之星”奖励活动。对学生不讲普通话者,纳入班级量化考评。
4.纳入综合考核评价
教师规范运用语言文字,全面纳入学期、年度考评中,纳入教师评优选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中,形成规范用语的自觉意识,有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和专业化发展。
(五)用好五个载体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祖国语言承载着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规范运用汉语言文字,对于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扎实做好宣传工作,学校用好“五个载体”,让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深入人心。
1.用好教师每周政治业务学习这个载体。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贵州省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意见》《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学习《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关于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计划》《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关于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专题开展“公文格式”“标点符号用法”培训,让教师们学透领悟、转变态度、增强意识,指导行动。
2.用好师生集队集会这个载体。学校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大型活动等集会场所,开展语言文字专题宣传动员讲话,学习相关语言文字法规、条例。
3.用好学校宣传载体。利用厨窗、标语标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学校因地制宜,在校园凸现位置运用固定的校园厨窗、LED显屏、进校提示牌等,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贵州省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意见》和“进入校园,请讲普通话”等提示语。有效的起到提示与警醒的作用,全校师生在校园内用普通话交流已成为常态。打破了学生平时不敢说、羞于说普通话的格局,形成了人人讲普通话、事事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4.用好家长学校载体。借家长会平台,大力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重大意义,并倡导小手牵大手,百口相传,拓展宣传的广度。特别是小学生,天真稚嫩,大方出色。学校大力倡导孩子在家里说好普通话是光荣、幸福的事,回去要带动家人说普通话。通过家长会反馈的信息,孩子做得很好,带动着家长们也在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在一定层度上掀起了社会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良好风尚,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5.用好校园广播站。学校政教处牵头组织成立“红领巾广播站”,班级推荐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学报送政教处,学校再组织老师考评筛选5名学生成为学校播音员。由学校获普通话二甲水平以上年青老师4名(彭文文、陈倩、张小彦、曹欢)做培训指导后,利用每天下午5:30—6:30播报“五个故事”、国家新闻、地方新闻等内容。在播报过程中,特邀青年教师做客广播室指导。用学生甜美的声音传递正能量、感染学生说好普通话。
(六)开展“六大活动”
1.讲好“五个故事”活动,说好普通话
以政教处牵头组织,发动全体师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然后要求师生“写身边人,讲身边事,诉思源情”。教师撰写教育故事近百余篇,学生撰写有“长征故事、国学故事、法治故事、家乡故事、校园故事”累计250多篇。通过层层选拔,学生每班一名参与学校比赛。在写故事、讲故事、听故事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规范用语、恰当用语、精彩用语的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切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师生规范用语活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是增强团队活力,提高竞争意识,赶超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力提高师生热爱祖国语言、运用祖国语言的情怀。学校结合国家和省语委“推普周”等活动,在教师层面:开展了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展,举行钢笔字、毛笔字、古诗词诵读、优质课评选、说课等比赛活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学生层面:各部门积极组织经典诵读、书法、演讲、征文等比赛活动。在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古典诗词诵读、讲故事、演讲等比赛。这些活动由于趣味性强,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参与,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和教育,用活动点燃激情,提升能力,激发师生热爱民族优秀语言。
3.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语言文字水平
围绕“5111”教研工作机制,把教师规范用语融入各个环节,在过程中磨炼、提升。一是落实好“五课”,即:新进教师上汇报课(本期18节),青年教师上过关课(本期16节),中高级教师上观摩课(本期23节),党员教师上公开课(本期50多节);全体教师推门听课(本期3000多节)。二是落实好“三个一”,促进教师内涵提升。“一赛”即教学技能大赛(本期20节);“一工程”即青蓝结对工程(本期25对);“一课题”即每名教师要领衔或参与一个课题(本期16个课题)。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故事、参加征文比赛、读书摘抄与心得,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用丰富的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规范书写汉字,讲好普通话。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规范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锤炼师生的语言基本功。特别是语文课注意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辨音、听音、绕口令、讲故事、课本剧表演中,提升语言基本功。按照“三纳入一渗透”工作要求,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将普通话作为校园的教学用语、工作用语、生活用语,从而使校园语言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4.开展课程拓展活动,提升师生说写才能
为扎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围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德行文雅,学识博雅,体格康雅,艺趣丰雅、崇劳尚雅的育人目标,进而构建起“雅行立仁”课程体系,即:文雅课程,博雅课程,康雅课程,丰雅课程、尚雅课程。“雅行立仁”课程体系庞大,内涵丰富,全体教师皆是课程开发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
学校以乡村少年宫为依托,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做细做实管理,采用“定人、定时、定点、定内容”原则,着力拓展各功能室,本学期丰富课程项目已达62门,执教课程达650余节。让学生有兴趣可选、有特长可依、有舞台可展。各项目课程严格按照“教师展示——项目宣传——招生建班——培训学习——成果展示”的五步式要求,其中硬软笔书法、国学经典朗诵学生参与度高。在课程开发的进程中,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有效挖掘和发展师生潜能,在活动中体验到中国汉字的魅力,语言带来的快乐。通过学生社团的培养学习,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深深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校本课程成为人人快乐、人人出彩的舞台。
5.开展“啄木鸟纠错”活动,净化校园人文环境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圣地,是知识学习的殿堂。不仅要整洁、美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带来美好的文化熏陶。根据学校按排,动员全体师生对校园文化,包括各种墙报、宣传栏、校刊、文件等开展“啄木鸟行动”大清查,查找出书写不规范,使用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等不规范用字38多处。师生协力,立行立改,给予纠正或做幅牌说明。给学生提供一片净土,创设一片蓝天。同时大力倡导学生走向社会清除不规范字。
通过语言文字活动的系列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规范用词,规范用语的积极性,增强了全校师生的语言意识,提高了规范用语的能力。
6.开展“一日三练”活动,锤炼学生语言能力
学校立足学生实际,创新提出“一日三练”学习机制。即一是练“晨读”,早读课必须大声朗读,教师必须到堂督促辅导,培养学生读准汉字、提高诵读能力和说话水平;二是练“硬笔书法”,要求学生在教室午休前(12:50-13:20),每天练习一篇硬笔正楷书法(本期2120本),感受“横平竖直皆风骨,一撇一捺是人生 ”的书法内涵,提高汉字的书写能力;三是练“暮省”,要求学生在上晚自习时,对照“立仁三字经”反省今日的一言一行有哪些差距,写一篇暮省(本期撰写暮省10万余篇)。这既是对思想的一次自我教育,又是语言运用的一次训练,更好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表里一致。
(本报记者 李学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贵安新区:集中全力招大商
下一篇:贵州台江:苗族同胞欢度独木龙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