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产业扶贫典型范例之
贵州水城:
“三变”改革+“五连模式”
打造扶贫产业园
贵州省水城市充分发挥“三变”改革发源地的先发优势,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以“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为驱动,依托产业园的创新示范,推行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群众富起来。
选准富民产业促脱贫
依托“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协会”,将红心猕猴桃作为产业园的主导产业。目前,已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5.8万亩,其中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基地33个,覆盖带动农户3.52万户13.38万人,包括贫困户7210户24100人。
“三变”引领促发展
以“三变”改革为引领,以扶贫产业子基金为抓手,组建配套产业发展的政府平台公司,作为扶贫产业子基金的申报主体和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主体,构建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实施主体(农户、大户、企业)的“1+1+N”合作模式。平台公司将扶贫产业子基金、融资资金以股权形式投入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并负责品种选育、种植标准制定、品牌创建、市场推广、加工等;村集体负责政策宣传及土地协调服务等工作;实施主体(民营企业、种植大户)负责猕猴桃种植、基地建设及管护、病虫害综合防治、后续投资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农户(含贫困户)用土地量化入股,形成“三变+基金+N”的投融资模式。同时,大力整合各级财政资金优先安排用于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统筹整合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注入平台公司,量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股份,贫困户按量化资金参与分红。积极推行“反租倒包”土地流转模式,对流转后的土地进行适度开发,再分片区切块承包给农业大户、技术户和贫困户进行管理。同时,充分发挥“两权”抵押试点县政策优势,将土地集中进行抵押贷款,用于解决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自筹资金不足;全面推行农业保险,建立了市、县、实施主体“343”保费分摊机制;建立风险补偿金,对投资亏损的企业、合作社给予适当的补贴,保障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打造“五连模式”升级版
以“三变”改革为驱动,在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五连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注入品牌、标准、管理等现代化要素,突出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与融合增效,建立了产业持续发展和利益联结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打造“五连模式”升级版。
(一)企业连集体,实现产村融合一体。发挥龙头企业市场开拓与产业增值优势,建立“产业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的捆绑开发机制。产业园所在地米箩镇俄戛村与润永恒公司开展合作以来,企业先后投入千万元帮助村“两委”修建连通产业基地与村寨硬化公路4.8公里,帮助村民接通自来水,建设2处村民休闲娱乐小广场等,实现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协同推进。
(二)股份连农户,实现主体融合共营。以促进普通农户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导向,以股份合作为纽带,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资产入股、技术入股、扶贫资金量化股份给贫困户入股等方式,创新实践“入股保底金+固定分红+务工工资+管理地块30%股权”的主体融合共营模式,打造企业、农户、村集体等多方责任连体的利益共同体。产业园内共有56个村集体、73家企业、3.32万户(其中贫困户0.56万户)开展股份合作,通过股份合作带动农民股东人均增收1.9万元以上,连续三年收入增速12%以上。
(三)协会连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升级。依托“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协会”,引导产业园内21家龙头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六盘水凉都猕猴桃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协会+实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园内润永恒、鸿源、宏兴等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在技术管理、产品开发、品牌推广、市场运作等方面互联互通,促进企业间市场、技术、品牌等要素共创共享。
(四)标准连基地,实现绿色兴农强农。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贵州大学等10余家科研机构及院校在产业规划、人才培训、猕猴桃新品种研发、试验示范、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采后贮藏保鲜、猕猴桃系列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按照猕猴桃“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的标准要求,制定并发布了《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10项地方标准,产业园大力开展集中连片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贵州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覆盖猕猴桃产业基地15.8万亩。新建有机肥厂1座,实现枝条、秸秆回收循环利用,全域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生草栽培;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物联网和绿色防控等新技术,覆盖面积分别达35%、28%、96%,通过ISO9001认证和出口水果果园注册登记果园基地覆盖90%以上,有45家企业的种植基地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做到全程可追溯,实现猕猴桃产业绿色发展。
(五)品牌连市场,实现价值重构升级。坚持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基本思路,采取“六个统一”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推进产品由特色化向品牌化转变,创建“凉都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水城猕猴桃”地标品牌,打造凉都红心、黔宏两个贵州省著名商标,产品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等10个奖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红心猕猴桃果酒获美国FDA认证。
截至目前,产业园共有3.14万亩村集体土地、15.29万亩承包地实现了资源变资产,4.72亿元各级财政资金、580万元村集体资金、9.46亿元社会资金实现了资金变股金,3.32万户、13.28万人实现了农民变股东。2018年产业园共带动5295户16763人脱贫,占水城县脱贫人口26.17%,成为全方位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和贫困户有效脱贫的试验田和样板区。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