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清晨,湘江衡阳市区段微风轻拂,鱼翔浅底,水面倒映着周边林立的高楼、翠绿的树木和正享受冬日暖阳的市民身影,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诠释着衡阳市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的喜人变化。
湖南衡阳市境内溪河密布,有大小河流526条,总长8355公里。干流湘江横贯南北,境内总长266.1公里,占湘江总长31%。还有湘江一级支流44条,二级支流155条,三级支流158条,四、五级支流35条,河网密度达到0.55公里/平方公里,是湘南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
近年来,衡阳市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最强执行力推进“河长制”工作,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先后完成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9大类213个重点项目,有力促进“河长制”工作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
“一河一策”发力
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湖水变清了,在湖边观鱼赏花成为出门放松的好方式。”12月7日清晨,正在石鼓区雁栖湖岸散步的居民陈军说,自从雁栖湖“黑臭水”得到有效治理,美丽湖岸就成了附近居民的休闲集聚地。
为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衡阳市全面编制订成全市526条河流的“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针对河湖实际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各级河湖及河段治理保护与监管的行动路线计划,由河长签字并以正式文件下达。
河流往往地跨多县市,导致管理部门与管理责任存在交叉。而“一河一策”方案的出台,有效避免了过 去权责不明、工作互相推诿等现象,革除了环境污染治理只依赖环保部门的弊端,促进了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衡阳市还将‘样板河’建设作为河长制工作的重要一环,旨在让沿河百姓切实感受到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衡阳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岳健介绍,近年来,衡阳市将全市乡(镇、街道)200条“样板河”按照省河长办出台的《样板河湖建设评估验收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市河长制工作整体建设,助力河岸线实现岸绿景美。
今年,该市又重点围绕“沿河乡镇污水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整治、河流‘清四乱’和非法砂场整治、河道保洁、两岸绿化”等方面以及河流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目标量化,进一步明确各级“河长”与相关部门的任务与措施,全面落实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全流域、全方位统一治理与保护,有力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让衡阳河流呈现出“一江清水向东流”的良好态势。
“聚焦问题”整改
实现河道“乱象”向“有序”转变
10月16日,在湘江衡山县长江镇螯洲段,只见碧水荡漾鱼儿跃,两岸堤绿树繁荫。不远处,一台热感监控设备正来回扫描,监控是否有采砂船、电捕鱼等违法行为发生,实时守护河道安全。
“这是衡阳市‘大河道’管理执法队伍,聚焦问题导向全面禁止非法采砂、水上餐饮、电鱼毒鱼炸鱼等破坏污染河流行为的日常场景。”衡阳市水利局副局长肖志华介绍,2015年10月,衡阳市在全省创新式组建由水利牵头,公安、畜牧、环保、海事等部门参加的城河道管理联合执法队,并采购添置了一批河道动态监防设备,24小时守护一江碧水。
针对河道非法采砂这一严重影响湘江水质的“顽疾”,衡阳市还建立和完善“河道采砂监管责任制,明确河道采砂监管”四个责任人,加强对“采、运、销”三个关键环节监管;建立砂石票据管理制度,加强对“采砂业主、采砂船舶和机具、堆砂场”三个关键要素的监管。并在辖区河道内建立38处采砂船集中停泊点,对153艘采砂船舶实行了集中停靠管理,彻底解决河道内的采砂船舶乱停乱靠现象。
今年,衡阳市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两断、两清、一绿”的整治标准,对全市322个非法砂场做出“红牌退场”处置,对拆除后的砂场旧址全部实行了复绿,确保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四乱”问题,也是整治重点。衡阳市在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制订“清四乱”行动方案,列出各级河长签发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销号清单,下达交办函件要求全面整改。截至今年10月,水利部、长江委、省河长办及河长交办的各类问题完成整改,省河长办交办的两批遥感“四乱”全部销号。
今年前三季度,衡阳市共投入“清四乱”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共清理乱堆垃圾8814立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0995立方米,发出清障令23份,清理非法占用河道6.3公里。该市还组织对前期销号完成的“四乱”工作开展“回头看”,对新发生的“四乱”现象及时排查,防止新的“四乱”出现。
同时,衡阳市还涉及清理整改小水电站143座,清理整改退出类电站26座,整改类电站116座,保留类电站1座。
保护水生态更要爱护水资源。今年以来,衡阳市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关闭了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49个排污口,完成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在线监测4处、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提标改造2座,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19座,退耕还林还湿739亩。目前,城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长期保持在100%,有力实现水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衡阳群众”助力
促进保护河道从“独奏”向“合唱”转变
衡阳群众是“河长制”的受益者,更是“河长制”的参与者。今年来,衡阳市结合“衡阳群众”品牌创建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河流治理和保护工作中来。
爱护河流从娃娃抓起。衡阳市河长办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百万学生同写一篇作文写作大赛活动。组织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一次“保护母亲河”班会,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保护河湖、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营造全社会参与河长制、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为助力河长制“进村庄、进社区”,全市桥梁张贴宣传标语1144幅,在桥梁附近张贴民墙广告247幅,在桥梁附近竖立河长制宣传牌534块。通过在乡镇桥梁张贴河长制宣传标语,宣传了河湖保护的理念,普及了河长制相关知识。
祁东县河长办还依托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渔鼓形式,组织当地艺人编写单口渔鼓《碧水清流生命源》,将河长制各项工作要求,以及当地河长制工作成效和先进人物编入其中,自今年9月巡演以来,深受群众欢迎。
“民间河长”也成长为呵护湘江碧水的主力军。今年11月,衡阳市河长办组织全市所有500余名“民间河长”巡查湘江、耒水、涓水、蒸水、洣水等11条河流,共组织巡查30次,吸引义务巡河群众3000多人次。
“他们不仅对‘四乱’整治情况进行复核,并对新发现的‘四乱’现象拍照存档形成报告,移交河长办进行督办处理。”衡阳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民间河长”正在保护河流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人人关心河道、珍惜河道、保护河道、美化河道的良好氛围在全市迅速形成。
为表彰典型、激发更多的群众参与热情,衡阳市河长办还联系多家媒体对特色突出的“先进乡镇(街道)”“先进村(社区)”进行行系列报道,推介树立可复制推广的典型。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河长制在全市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公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清彬 通讯员成俊峰、刘宏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北秭归:又到脐橙丰收时
下一篇:贵州黎平至湖南靖州(黔湘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