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大学中学惨变暴徒乱港乐园 敢言三女生:还我安宁校园

2019
10/14
11:22
大公报
分享

图:大学校园沦为政治角力及暴力乱港场所

暴乱四个多月,香港变了危城。各大学校园沦为政治角力场所,乱港标语和口号污染校园;不少中学生更沦为煽惑目标,暴徒假借校友名义,鼓动师弟妹在校内组织乱港大合唱、乱贴标语,誓要摧毁本来宁静的校园。三位分别正读大学和中学的女生,不约而同投稿来《大公报》表达心声,控诉校园已变了样:她们看见过往口说追求自由民主法治的人,都变成了最不讲道德的人;那些在教室里肆无忌惮聊天的人,变成了如今在街上打砸抢烧的人。她们都在反问:为什么人戴上口罩瞬间变成魔鬼?她们都在问:香港还能容得下一张书桌,留得住片刻的安宁?\大公报记者

中大内地女生:校园不应沦为政治斗争场所

图:中大内地女生日前在中大校长与学生对话会上发声反暴力

我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婷。与校长三次的见面会我都参加了,最近的这一次10月10日的见面会上我很荣幸地被抽中,作为一名非本地学生参与发言。

参加本次见面会一方面是为了了解香港本地学生的诉求和对香港问题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我自己作为非本地学生的诉求。除了见面会上我表达的希望校方提供完善的非本地学生的维权通道以及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外,我还希望校园可以去政治化。

还给我们一个美丽的中大

作为一名博士生,我觉得校园应该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校园不应该成为政治斗争的场所,应该给到大家一个可以安静学习的地方。比如可以看到目前中大校园内被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性标语,我们非本地学生一直告诉自己要克制,不要去撕毁别人的张贴物,可是随意张贴这些东西本身也是违反校园规则的,所以我们希望学校可以清除掉这些张贴物,还给我们一个美丽的中大。

另外也有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其实这也是不好的,对于老师来说,他们应该处于一个相对中立的位置去教学,否则也会给不同政见的学生带来很多压力。所以我也希望学校可以考虑到这些,还是那句话:希望学校成为大家可以安静学习的地方。

自香港6月初反修例风波开始,我一直都有关注香港的问题,其间我也有和很多本地学生进行交流,所以对本地的情况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我觉得目前香港的整个社会依然处于一个撕裂的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不是完全都是一个方向的。如果大家都能统一一个想法,香港社会就不会一直矛盾到今天这个状况了。

关于由反修例风波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情,到今天为止,我很难简单的用一句话表述我是支持还是反对,我可以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具体探讨我的意见看法,但是我没办法就整个这个复杂的事情给出一个简单的支持抑或不支持的结论。但是,我很肯定的是,所谓的自由和民主的基础是法治,所有的东西都要有一个规则,如果没有这个规则是没有这个自由和民主的,这是我的一个核心观点。

追求民主法治 先尊重民主法治

有同学在对话会发言时声称受到了警方性侵,我觉得在这样的场合作这种情绪化表达很不成熟,因为现场校长也没法判断事情的真伪性,如果受了委屈应通过正式途径去起诉。同样道理,同学和社会人士对社会对政治的诉求也应该以正当途径去表达,而不是像过去这四个月以大暴力,打砸烧去破坏地铁,放火,殴打不同政见人士。

要追求自由民主法治,就要尊重自由民主法治,而不是反其道而行,变成了最不讲道德的人。

一个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女生

中五女生:近在咫尺的陌生(节录)─为什么人戴上口罩就会变成魔鬼?

行走着。

夕阳西下像出逃似地,比往常愈甚仓促。街道两侧有柔光乍现,也难以照明,反而枝叶投下的阴影又深了。

我摁亮手机─

2019年10月2日18时21分。那是我走过这条街的第一千回。

街道四周的墙壁上,沥青路面上满是喷漆涂鸦。我不刻意查看,只管避开路面上的黑漆,以防玷污我的鞋底。

街边不见黑影,但平常的身影也寥寥可数。一些店铺的卷闸门紧闭着,不留半条缝隙。崇光百货的玻璃门内虽然灯光通明如旧,但却稀奇地无人涌入涌出。只剩橱窗内的假模特凹着僵硬的造型,像戴着揭不开的面纱的陌生人,朦胧的五官让我看不真切,也避之不及。

我向前挪动着,仿若一块沉重的木头。

不远处的必经之路旁出现漆黑的身影,他们向经过的路人派发传单,遇到个别拒收的,就擒住胳膊不放,咄咄逼人地追问着。

他们戴着口罩,朦胧的五官让我看不真切,也避之不及。他们正欲拯救苍生,却不问苍生是否甘愿被他们这些人“拯救”。

我的坚信被摔得支离破碎

这座城本不该是这般─

我原地立定,如是想道。

四个月前的某天雨夜,同样在那条曾繁荣过的街上,我冒着雨。有人递来一把雨伞。我回头,瞧见一位大伯,他眼角挂着明显的笑纹,努力用听起来不太悦耳的普通话告诉我:“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年纪。你们就快考试了,感冒就不好啦!”

柔和的夜色彷佛近在咫尺,那是我来到这座城市三年以来,第一次感受到来自这个社会的,使我鼻酸的温柔。自那以后,我坚信香港不是一座冷漠的冰川城市。

但当我抽离回忆,坠落在现实当中,在这条被晦暗笼罩的街道上,我的坚信被摔得支离破碎。

为什么?我始终不明白─

为什么人戴上口罩就会变成魔鬼?

一名本地中五女生

港大内地女生:恳求,香港能容得下一张书桌

我来自中国内地,在北京长大,现就读于香港大学。

港大的硬件设施一流,绝大多数教授态度平和,学术水平拿得出手,这一点从港大的学术排名上也能窥得一二。只是教授们一腔热情讲课,热心安排答疑,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呢?

大一的好几门课在大阶梯教室进行,比如我最喜欢的微观经济学。极幽默的老教授(港大署理副校长)在台上勤勤恳恳地讲解,但台下不少本地学生却肆无忌惮地公然大声聊天,毫不顾及他人感受。万般无奈之下,我每节课只能尽量坐前排。每每想到学富五车的热心教授对牛弹琴,心里特别难受。

暴怒狂热失去理智

这个夏天我不在香港,没有见证这场所谓的轰轰烈烈的运动的开始。待我八月底归来,看到的是暴怒、狂热、失去理智……而到现在,香港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了。

开学一个多月,每天从香港大学港铁站A口进入校园,都能看到刺眼的标语。难以想像吗?港大校园内惊现针对内地生“死全家”的诅咒,而“滚回中国”、“狗”之类不堪入目的字眼更是不计其数。前半夜,学校的清洁阿姨好不容易刷洗干净喷在墙上的标语,后半夜,墙壁又被他们喷得惨不忍睹。

他们疯狂地撕碎内地同学张贴的海报,踩在脚下,更发邮件向全校宣称:撕掉“仇恨言论”。学生会规定民主墙可贴不可撕,但学生会对所谓的“自己人”纵容,对持不同意见者逼迫威胁,这不正是自打嘴巴地践行着他们一直声称反对的“双重标准”吗?

一次,有人在校园里派发口罩,我经过时没有伸手接,随即便被抓住胳膊追问(政治)立场,慌忙挣脱中,我的小臂被扣出了三道血杠。难道他们口口声声拥护的“观点自由”,在这里不适用吗?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宣称与港铁政见不合,采取的行动却是不付钱跳闸搭港铁。声称要建立法治社会的人,却自觉偷盗吗?冠冕堂皇的藉口下,藏着一群流氓吗?

对我来说,能在图书馆过一个安稳平和的周末,已经足够幸福,但现在,去图书馆竟成了妄想。这一个月,我不断收到来自父母、朋友、高中老师的“温馨提示”:“明天千万不要出门”、“注意安全”……常去的咖啡店因所谓的政见不合被砸,学校的图书馆提前关门,中山广场的咆哮声时不时传到安静的自修区……从家到学校仅仅十分钟的步行路程,很可能因一句脱口而出的普通话而被莫名针对;港铁上,好朋友不敢让周围的陌生人看到微信聊天界面,担心被识破内地身份,令自己身处险境。

彷佛置身魔幻世界

十月一日国庆节那天上午,我和朋友在家里看阅兵式,自豪和喜悦溢于言表。到了下午,却彷佛置身魔幻世界。我不敢去学校,在家楼下的咖啡馆里刚学习了一小时,店员就告诉我:“他们来了,要锁门了。赶快回家,注意安全!”电视上不断播放着港铁站被纵火,商店玻璃被敲碎的画面,一个“港漂”看到尚且觉得触目惊心,那些宣称爱港的他们,怎下得了手如此残忍地破坏?这些罪恶,想必终其一生都无法弥补吧。

那些在教室里肆无忌惮聊天的人,变成了如今在街上打砸抢烧的人。寻找自由的第一步是尊重别人的自由,强问别人良知何在的同时,请先扪心自问:我的良心还在吗?

我希望,我恳求,香港终究能容得下一张书桌,留得住片刻的安宁,我们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一个来自香港大学的内地学生

(注:三篇文章分题由编辑所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暴徒針對大公報 汽油彈襲柯達大廈
下一篇:中大内地女生\校园不应沦为政治鬥争场所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