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从“中国制造”到“非洲制造”

2019
11/07
21:04
南方日报
分享

埃塞俄比亚传音公司新建的生产线上,一名工人正认真地组装一台手机。  

来自江西的刘述平正在传授埃塞俄比亚员工制鞋的技术,她来到埃塞俄比亚已有四年半的时间。  

东方工业园的力帆厂房内,当地工人正在组装摩托车。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中非员工在办公室内一同工作。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传音的专卖店里,本地销售员向客户介绍手机的性能。  

华坚国际轻工业城生产线上,埃塞俄比亚工人正在对鞋子成品进行检测。  

戴密斯一家很感谢中国企业给他们带来了就业机会。  

      清晨,我们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城区驱车约40分钟,便来到一片群山环绕的开阔地带,在山路上继续行进,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逐渐映入眼帘。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早上7时半左右,在华坚国际轻工业城厂房前的空地上,参加早会的近2000名埃塞俄比亚工人齐声高唱这首中国歌曲,让我们耳目一新。

      开工后,我们走进机器轰鸣的车间,看到数千名埃塞俄比亚工人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工作,剪裁、缝纫、拉定、定型……一双双精美的鞋子被生产出来。这些“埃塞俄比亚制造”的鞋子将被销往欧美等海外市场,为这个国家换取更多的外汇,为这些工人赚得体面的收入。

      埃塞俄比亚小伙“上海”和“广州”是其中的受益者。在华坚工作8年,他们不仅成长为骨干管理者,还住上新房,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中国有句话说得好:奋斗的人生才幸福!”“上海”兴奋地告诉我们,工厂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逐自己的“非洲梦”。

      离开轻工业城,汽车沿着中国援建的高速公路向南行进约半个小时,就来到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这是中国在当地的首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有超过80家中资企业聚集在此,行业涉及制鞋、汽车组装、日用化工、制药等,已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我们走进力帆汽车的厂房,看到当地工人们在熟练地组装汽车、摩托车,如今,力帆牌出租车在埃塞俄比亚随处可见。

      在中资企业的启发和帮助下,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为“非洲制造”再增加一块“拼图”。在这些中资企业承建运营的工业园里,我们看到了“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缩影:中资企业建设厂房,带来先进的机器设备、制造技术和管理制度,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支撑起企业的长远发展。“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近年来,华坚、传音、力帆等一批又一批中资企业远赴非洲投资建厂,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在非洲走访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中资企业带着新型工业文明制造到来,当非洲国家敞开胸怀拥抱新事物、新变化,中非双方携手走出一条从“中国制造”到“非洲制造”的双赢之路。

图片: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文字:南方日报记者 王聪 吴珂 黄锦辉统筹:秦文纲 林亚茗 曹斯 王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外交部:望加方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下一篇:爱尔兰拟征“拿铁税”促环保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