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方加胜:我只是个医生 只喜欢治病救人

2019
05/17
10:29
综合
分享

        医疗一线,他不容许自己有半点疏漏,在国内首次揭开了脑肿瘤干细胞化疗耐药机理之谜;心系病家,他给患者手机充值,只是为了尽快告知详细病情;奋不顾身,他风雨兼程、奔赴缉毒一线为海关工作人员手术……他是神经脑部胶质瘤领域里潜心钻研了一辈子的老专家,他是行走新疆和西藏边疆、牵起民族团结万里情的桥梁人物。他说,我只想立志行走世间悬壶救世,做一名现代“郎中”。

        他就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方加胜。在一场场与死神的拼夺战中,他的坚毅、沉着已经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他的仁爱关乎众生,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然而,身边的人都知道,方加胜教授更愿意被称为“方嗲”,他说,最大的心愿便是“但愿天下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方加胜教授在手术中

《大医精诚》一路指引

        方加胜教授很喜欢称自己为“郎中”,这源于小时候对医学的纯真记忆。“我背诵的第一篇文章是伯父教授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伯父是远近闻名的赤脚郎中,专治跌打损伤,年幼的方加胜常跟着伯父走街串巷,帮忙救治。

        由此,年幼的心灵装下了患者重伤时皱起的眉头和痊愈时舒展的笑脸、以及伯父为乡亲垫付药费时的爽朗笑声,点滴之间,即是对《大医精诚》的清晰注解。1976年,方加胜如所愿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医疗系,师从国际知名脑科专家曹美鸿教授。

        “一名医生,如果没有爱,即使医术再高明,也不过是一部医学词典。”一日,临近门诊结束,一位父亲带着一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怯生生地站在门口询问是否还能加号。

        没有片刻犹豫,方加胜将他们请进门,仔细查看孩子的脑部CT片后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吧?没什么大问题,我再详细地和你说说情况,让孩子到外面等会儿吧。”

        小姑娘走后,万分的严肃凝固在方教授面庞,“从片上来看,孩子脑部深处有个肿瘤,现在只是影响视力,但颅内情况复杂,治疗后不排除后期恶化发展。”他轻轻地拍了拍孩子父亲的肩膀,说:“孩子还小,还需要读书,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父亲更需要坚强,赶紧带孩子住院吧,我们一定想办法治好她!”

        时光荏苒,小时候背诵的《大医精诚》的一字一句,一直回荡在方加胜的工作精神和实践中,从未离开。

研究动力来自治病救人

        神经外科主攻脑部神经手术,而大脑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结构十分复杂,功能分区精细。古往今来,开颅手术一直是最大的挑战。20世纪50年代,颅脑手术在湘雅医院依然是禁区。1954年,曹美鸿教授开创性地开展了第一例湘雅开颅手术。

        在导师的带领下,方加胜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新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发现和分离出脑肿瘤干细胞,并以此为基础,于2003年成立课题组,方加胜开始对脑肿瘤干细胞化疗耐药机理等方面的课题攻坚克难。通过一系列研究,他率领“人类脑肿瘤研究”课题组国内首次成功分离和培养出脑肿瘤干细胞,发现了脑肿瘤干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而揭开了脑肿瘤干细胞化疗耐药机理之谜,在全球行业范围内引起了巨大轰动。

        2008年,在第七届亚洲(北京)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上,方加胜荣获亚洲医学界最高奖“KANNO医学奖”。迄今为止,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他将肿瘤研究与“国际领先水平”划上等号,走向了科研生涯中的高峰。

        2018年,在第二届中亚神经外科国际医学论坛上,方加胜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并作题为“脑胶质瘤的前世今生”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术后生存5至37年以上、75例患者的临床随访,受到了与会神经外科界同仁的高度赞许,再度成为了世界医学史上一份重大数据。

        他说:“只要想到研究出来可以救人,立即就有动力了!”

医术高明是悬壶济世的根本

        大医精诚。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

        方加胜的精,在于多年来一件件成功的医疗案例。

        2006年4月30日,长沙市海关缉私局紧急求助,7名办案民警在云南瑞丽执行任务途中,遭遇特大交通事故,3死4伤。不顾已经连续42小时抢救患者的疲劳,方加胜踏上征程,顾不上喝口水,立即参与会诊抢救。

        当时,医疗条件有限,需要分4个航班转机返回长沙。无论上、下飞机,他都亲自抬扶、护理伤势最重的伤员。回到长沙后,4名伤员先后顺利出院。

        方加胜的诚,在于他对患者及家属无私的付出。

        2009年12月,岳阳患者方芝涛在当地医院查出垂体瘤,家人慕名求医,方加胜主刀,成功开展了垂体瘤切除手术。出院后,由于患者有糖尿病,导致伤口愈合慢、出现感染和剧烈疼痛。方教授与当地医院联系后认为是颅内积气,建议立即手术。术后,方加胜经常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有一次,患者家属的手机欠费停机了,为了告知家属更为具体的病情和诊疗,方加胜想都没想,就给患者手机号码充值了100元话费。事后,家属感动不已。

言传身教   湘雅大师的传承之道

        看到学院里步履匆匆的学生,方加胜常想到自己求学时——10点熄灯后还借着彻夜长明的路灯温书;炎夏时节,索性寻一两块纸板,放在路灯边,读书困了便躺在纸板上休息。正是这份严谨的治学态度,造就了湘雅医院数代学子扎实过硬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了无数湘雅大师。

        患者的年龄前后不一致、职业和家庭地址模糊不准,或者初始诊断记录出现半点差错,方加胜定会大发雷霆,相关医生则被训得灰头土脸。

        在他心里,对患者,容不得半点闪失,这事关患者的终身健康。为此,他练就了一双精益求精的“妙手”,让无数患者重燃生活希望,创造和改写了神经外科史上一项又一项记录。言传身教之中,学生们都成长为单位的骨干力量。

        王非同学在发给方教授的短信中写道:“方老师,曾经在您面前,您严厉管教;现在离开了您,我感觉自己像个孤儿。”

        尽管早已桃李天下,但方加胜永远心系恩师。作为曹美鸿、虞佩兰夫妇的学生,方加胜在二老晚年的生活中,关怀备至,一照顾就是几十年。2017年4月17日,虞佩兰教授与世长辞。这面百年湘雅的旗帜的离去,令方加胜悲痛不已。在他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老师写给自己的信,以此时刻告诫自己铭记、践行导师多年来的教诲。

        因为医术、学术、人品备受称赞,方加胜曾被选任湘雅附二医院副院长。然而,他只希望一心扑在科室和病房工作中。他说:“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我只是个医生,只喜欢治病救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凤林:做医疗资源下沉的践行者
下一篇:世界高血压日|江凤林:高血压防治重点应覆盖基层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