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王蹊)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指出,对怀疑远视储备不足,有近视高危因素者,应当予以高危预警,重点干预。
近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线访谈上表示,“婴儿从生下来便有远视储备,我们应该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监测儿童远视储备情况。”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做客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线访谈
儿童发育过程中远视储备逐渐减少 应密切监测
王宁利介绍,婴儿生下来都是远视眼,能看远距离事物是他的第一生存需要,如妈妈在哪里、食物在哪里等。3岁左右的儿童大概有300度远视,6-7岁的儿童大概有100-150度远视,12岁左右的时候儿童才完成正视化。在整个儿童的发育过程中远视在不断减少,到12岁时他的储备全部到了我们所说的0水平。
王宁利建议,现在要做近视筛查,建立档案,尤其幼儿园的屈光档案就是用来监测儿童的远视储备,幼儿园、学校校医那里有参考值,可以根据这个数字作出判定。
“对于远视储备,传统方法是到医院验光,比较费时,而且无法进行密切监测。现在已研发有便携式手持监测仪,操作简单,在家庭中即可实时监控。”王宁利说。
标准对数视力表5.0相当于国际视力表的1.0
视力检查时,经常听到视力“5.0”“1.0”,这都是表示视力的记录法,分别对应了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国际标准视力表。在访谈中,王宁利介绍了作为视力检查依据的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国际标准视力表的区别和换算方法。他表示,从视力表的设计上来看,标准对数视力表是呈指数递增的,比国际标准视力表更科学、方便,而国际标准视力表从0.6到0.8的跳跃并不是简单的等级,所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中采用的是更加标准的标准对数视力表,应重视对标准对数视力表的推行,但是一些数据的判断依然需要两种视力表的并行。
据介绍,标准对数视力表的5.0相当于国际标准视力表的1.0,5.1相当于国际标准视力表的1.2,5.2相当于国际标准视力表的1.5,依此类推,标准对数视力表的4.0相当于国际标准视力表的0.1。由于这个换算没有简单的公式,对数和指数之间的换算比较困难,日常生活中可以记住这几个关键的换算关系。
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国际标准视力表的换算如下:
近视手术只能矫正屈光 后续仍需进行视力保护
当前中小学校都在推广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否能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王宁利指出,有的随机对照研究认为,眼保健操是有效的,有效在于做得好,做得标准,这对短暂地缓解眼疲劳确实有作用。但是还有一些研究是以近视作为终点指标,他们认为,做眼保健操和不做眼保健操没有明显区别。
对此,王宁利认为,现在的眼保健操无效,不是眼保健操本身无效,是由于给学生的负担太重,眼保健操的效果被不良因素所影响。所以,从科学的道理来说,眼保健操对缓解视疲劳、缓解近视、调节滞后确实有作用,应该正确地看待眼保健操。
现代很多人采用手术方式矫正近视,认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治愈近视。对此,王宁利表示,近视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治愈的方法,首先,近视眼手术只是矫正屈光状态,把眼镜戴到眼睛的角膜上,尽管屈光状态被矫正了,但是眼底的病理损害依然存在,如果眼睛的负担依然很重,近视还会继续发展。做近视眼手术有几个可供参考的选择:如果由于职业各方面确实因戴眼镜不方便,可以选择手术矫正,一般来说,手术矫正时视力800度以下的效果比较好,由于技术发展也有1000多度的近视人群做这类手术,都能达到很好的矫正作用。但是对于角膜很薄,眼睛已经发生了病理性改变的人群,建议不做这类矫正手术。
“有些患者做完手术刚一年,就又有两百度的近视,这是因为患者以为手术后近视就治愈了,所以依然不节制地看电脑、看书,最后造成了新的近视。”王宁利强调,手术是矫正,不是治疗,特别是对高度近视患者而言,做完手术一定要到医院定期检查眼底改变。
王宁利认为,《指南》的出台对于我国目前开展的近视防控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公共卫生的层面对近视的防控作出了一个整体的布局和指导,提出了三级近视防控措施。一级是指在小学之前怎样不让儿童把远视储备消耗掉,不要发生近视;二级是指小学到中学不要让近视增加;三级是指高度近视要预防发生病理性近视。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