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娄义华
笔者在网易新闻频道读到一则新闻通讯令人揪心,难以平静。《4岁儿童,却面临3次手术——孩子啊,妈妈该选择相信谁?!》,作者邱天,新闻中记述了家住湖南娄底市的一名4岁儿童喉咙部位有异常,到娄底中心医院、长沙湘雅三医院治疗无果,反复手术都无法解决问题,从年初到年尾,至今都悬而未决。
从今年2月11日发现4岁儿童喉咙处有些异常,李兴随即带孩子到娄底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经过彩色B超检查,结果定为:甲状舌骨囊肿合并感染可能。为进一步确诊,李兴一家人带着4岁的宝宝到省城长沙湘雅三医院检查,再一次B超,医生考虑囊肿,建议手术治疗。家长怀着信任湘雅的品牌,放心在湘雅三医院做了手术,满怀信心与寄托的家长术后就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乡,不曾想到,孩子并没有康复,发现手术后的伤口处出现了水泡,反复无常,水泡破了又生长,不见消除。
无奈,一家人又舟车劳顿来到湘雅三医院,医生建议再次手术。时间已经到了10月27日。孩子一直在父母的担心与寝食难安中度日。时间继续奔涌前行,10月29日,再次手术以后,还是未见好转。医生手术以后说,不保证一定能好。
湘雅三医院建议实施第三次手术,病情不能确诊。目前,孩子的父母因此影响了工作,心力交瘁,家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最主要的是未吃定心丸,心情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我看了这则新闻后觉得非常难受,站在为人父母的角度,觉得孩子非常难受,怎能经受得住这样来来回回不能定性的手术与治疗?医疗机构有没有尽到最大的责任,这是孩子父母,以及很多如我这般阅读了这篇新闻的读者共同产生的疑问。并且会作出这样的思考,一个医生不能诊断的病情,可否会诊?医院本就有会诊的常态化机制,来来回回的折腾,不仅孩子受苦,还看不到尽头的治疗,多少时间才能是个头?
湖南娄底市民李兴的孩子才4岁,所患疾病在病情种类中并不是什么大病,从常识角度也未被人传播为重大疾病,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动手术,并且总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不得不让人费解。当出现争议问题时,患者可以通过相关监督机构,申请医疗过错和医疗事故的鉴定。
其实,每个病人都害怕进医院,患病又不得不进医院。在担惊受怕的就诊中,患者以及家属会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如何在看病中让患者放心、安心。需要行政主管部门,化解这样的的矛盾,让监督机制随时随地监督到每个医院以及医疗机构的每个环节。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当下,每个医疗机构的工作者都要认真,负责。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都希望孩子身体健康,有知识、有文化,思想活跃,能健康快乐成长,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减少在成长的道路上遭遇的各种病痛与风险,这是每个家庭,社会,学校,医院等众多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孩子的健康包括心理与身体两方面,在成长的道路上,身体的健康尤为重要。直接担负医疗职责的医院里有多少医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真正践行了医者仁心?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