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给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师生的回信中提到,“看到同学们能用流畅的中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很高兴。你们学校成功开办中文国际理科高中,培养了一批有志于中意友好事业的青年。”“你们立志促进中意青年思想对话和文化交流,促进中意人民友谊,我对此十分赞赏。”这充分表明了习近平主席对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关爱与期望。
外国人学汉语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习近平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语言高铁”的贯通,不仅需要制造方高水平的制造力,也需要引进方的主动“接轨”。同样,实现汉语在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全面深度覆盖,也要综合考量和科学规划传播主体国的“推力”因素和接纳国的“拉力”因素。
孔子学院参加2018年米兰华人春节巡游活动。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汉语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是汉语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之一,意大利作为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先行者,受益于“推力”和“拉力”两端的不断调整与优化,在“全民汉语学习机制”的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8年5月,意中专家出席“一带一路”论坛。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汉语言文化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语言在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促进合作、深化友谊中具有独特作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独特魅力长期以来吸引着各国汉学家的目光。“汉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很早就被引入海外大学,汉学研究的深入带动了汉语教学的发展,使汉语在海外高校扎根,开始了由兴趣学习到专业学习、由研究工具到交际语言的发展历程。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积极参与到全球多领域的治理和重建中,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打造了更多的展示平台。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方案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和接纳,使中国语言文化的“朋友圈”不断拓展,也使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力走出汉字文化圈,推动汉语由“陆地型”语言转为“陆地—海洋型”语言,开始了“全球化”进程。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支持更多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随着意大利正式将汉语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汉语学习的需求剧增,意大利的汉语教学面临“供不应求”的巨大挑战。中国政府通过政策沟通,根据意大利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愿景,应需派遣汉语教师,资助教学材料,帮扶培养当地化汉语师资,研发当地化汉语教材,协助完善当地化汉语体系,助力意大利实现自主、科学、系统化的汉语教学。
中意两国不断深化的区域合作和交流,使汉语的实用价值日益凸显,也使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更贴近意大利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