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仙区以创建省级“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区”为契机,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保障道路安全,全力打造城乡客运苏仙模式。
一、顶层设计
一是高位推动。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顾问、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工作机制,按照“一县一公司、公车公营、统筹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的要求,全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8个镇112个行政村开通了客运公交,覆盖率达96.6%,今年底覆盖率可达100%。二是科学规划。先后编制了《苏仙区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专项规划(2015-2030)》、《苏仙区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苏仙区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专项规划(2019-2030)》等规划方案,构建了以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为骨架、区镇公路为经脉,中心客运站、镇客运站、农村客运招呼站为节点的城乡公交网络,形成了“内循外联、城乡互通、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三是保障给力。整合公路交通、乡村振兴、国土、农业开发、精准扶贫等涉农资金用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并在用地、规划、供电供水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基础扎实
一是公路路网完善。2012年至2018年先后实施了“交通三年大建设”、“交通三年大提质”活动;“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8.7亿元,实施农村公路窄路加宽86公里、公路安保97公里、危桥改造 8 座,新建公交首末站6个、五级客运站8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06个、充电桩37个。以奖代补改造自然村公路和村与村之间联网公路75公里,各镇通三级以上公路率和行政村通畅率均达100%。二是配套设施健全。大力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区、镇、村公路网绿化亮化工程,因地制宜建设港湾式、亭阁式招呼站,结合乡村振兴成功打造郴州大道、郴永大道、107国道、环飞天山、环西河等多条示范带。创新利用原郴汽公司废弃的修理厂,将其改造成高标准的公交站,既节约了前期手续办理时间,也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三是线路结构优化。通过补空调控、延伸优化,解决公交线路地段重叠、边远镇村密度不足等问题,公交运行由放射状向环线循环网络优化。全区共开通公交线路40条,其中新增24条;投入车辆220台,线路总里程达1157公里;日均发车1070班次,比改造前增加60%以上。全区所有城乡中学、中心小学500米范围内均可到达公交候车点。
三、管理规范
一是资源整合。抢抓2016-2017年多数农村客运班线经营权到期的有利时机,区财政投入703万元收购旧车,公开竞标选择郴州市林邑巴士公司作为唯一运营公司,购置190台新能源车,在全市率先实现“一县一公司”、100%“公车公营”。原个人经营的农村客运班线车2017年12月底全部退出农村客运市场。二是强化管理。出台《苏仙区城乡公交管理办法》《苏仙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指导意见》等文件,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自管、社会监督”的大监管格局;推行“路长制”,加强“两站两员”建设,压实农村道路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按照定时、定线、定班、定点、定价的“五定”要求,确保运营准时、停靠有序、安全舒适、票价低廉、服务规范;建立客服中心投诉举报平台,完善了公交服务社会评价体系。三是运营安全。加大安全投入,所有运营车辆均安装了安全预警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对疲劳驾驶、接打手机、超速运营等违规行为的智能化管理;所有运营车辆均安装了驾驶员安全隔离栏,营造了安全可靠、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环境。四是创新发展。运营企业注重内部管理,优化车辆配置、运行线路,并开展广告、充电桩等经营业务,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普惠智能
一是全面落实政府补贴。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购置、经营性补贴、保险、燃油等多项补贴政策,并将城乡公交财政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016年以来,区财政累计补贴公交运营企业新车购置及运营补贴5300余万元(其中购车补贴2300万元)。二是大幅降低公交票价。对一级和二级残疾人、现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实行优惠乘车,城乡公交实行限价,目前公交票价比原私人票价下降2-8元,降幅50%以上,降价后最高票价不超过6元,每年为群众降低出行成本约900万元。例如郴州城区至良田镇鱼网村里程43公里,原私人客运车辆票价12元,现公交票价为5元。三是着力打造智慧公交。所有车辆均安装了智能刷卡机、语音报站、公交车前后LED线路指示牌等设备。开通了“郴州智慧公交”微信公众号和“郴州公交行”APP,为群众提供公交车实时查询、班车时刻表、投诉咨询等服务,实现了“车”、“路”、“人”的数据互联互通。(综合稿件)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