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基于我国农村乡(镇)、村这一最基本行政单元考量对我国文化产业体系加以区分和细化而推导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其主要内涵是指以乡村社会为生成土壤、以广大乡民为参与主体、以乡村文化资源为重要依托的文化创意、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等经营活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围绕乡村民间文化传统和独特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经济理念和产业经营模式而开展的经济活动。
从外延上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表现为乡村民间艺术、乡村耕织、乡村旅游、乡村美食等行业;从内涵上来看,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具有地域专属性、资源独占性、知识创新型、福利服务型和绿色生态性,呈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在提升素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要以体验经济展现乡村特色文化的魅力,立足于资源禀赋和民俗风情,构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链条,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空间。要组织开展乡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乡村生活等活动,为城市老年人、为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务和自助式生活服务。要组织开展乡村文化历史文化展览,生动系统地反映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的特色和历史,辟建以中小学学生为对象的乡村文化教育基地。要注重以农为本、以乡为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住宿、娱乐等,搞好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和旅游文化产业。要坚持以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把握和处理好生产、生态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努力实现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二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研究制定本地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规划与政策,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介入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要通过差别税率、税金减免、先征后退、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方法,扶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要按照普遍服务原则,加快出台并切实运用市场准入、资格认定、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方面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城乡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文艺表演、旅游商服、教育培训、健身休闲等领域,增加创意,延伸链条,积极开发乡村文化市场。要简化准入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特别是在立项审批、政府采购、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资源分配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改善优化营商环境,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深化乡村文化企业改革。要推进乡村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公司管理机制,采用科学合理的股份制改造方式,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降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企业成本。要允许民营文化企业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租赁等形式参与乡村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兼并,以资本为纽带实现资产重组,共同组建股份制文化企业,形成对乡村文化企业发展的倒逼机制。要组织乡村文化企业参加文化项目对接会、投融资洽谈会、文化产品展销会等,引导乡村文化企业加强与政府、银行、市场及相关社会力量的有效对接,更好地提供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符合主流价值标准的乡村文化产品、文化精品和文化服务。
四是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加强与高校和文化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特别是通过营造“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良环境,吸引从事文化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代理、文化旅游开发和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要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文化企业人才纳入各级政府人才管理体系,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者学习和利用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快乡村文化企业创新发展。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村现有文化人才的教育和培训,重点培养一批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带头人,使他们成为发展乡村文化的生力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旅发力助推区域扶贫
下一篇:湖南衡阳:民俗“火灯节”祈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