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燕京
在十里钢城的西南角,有一个偌大的平地一望无际,那是涟钢的门户,几十条铁轨横卧在那里,他有一个最朴实通俗易懂的名字:交接站。
交接站是钢城的枢纽,是连接钢城和市场的生命线,我们的“粮草”和产品在这里不期而遇擦肩而过。而这里不变的灯光就像一双双期望的眼睛,俯视着滚滚来去的车轮,是收获钢城人殷殷的希冀。
当星空照耀,站在高炉上眺望,灯光就似一粒粒散落的珍珠镶嵌在钢城这个大盘子之中,似乎用线串在一起,在盘中盘绕放着。放眼望去交接站,满天的繁星和满地的灯光在天地交接处相连,竟然无法分开哪是天哪是地,哪是星光哪是灯光。
每当夜晚走进交接站,虽然看不见钢花飞舞,铁水奔流,但在无数条灯影下总感觉它太忙碌了,一身烟尘,遍地车轮,满身轰鸣,它疲倦中有兴奋,浑浊中又有清洁,枯燥单调中更是有五光十色。引领我们不知疲倦地向心中的圣地驰骋。
有时会把那灯柱,想象成或风或雨中的一颗颗树,温暖成一幅幅画,优美成一首首诗。有时也会把那一排排灯柱想象成一个个钢城的卫士,与日子在一起,婷婷地立于晨昏线上,错落有致地排在铁路两旁,那列车风驰电掣的驶过,使那灯光一次次成为过客。但不管星移斗转还是岁月更替,它们依旧还是纤瘦的身姿,依旧还是那一排排坚挺的身影,依旧还是风雨不摧的神姿,以矜持的态度仰着头。
那灯火通明,分不清白昼的交接站,铺满了看似错综复杂而实是规则有序的几十条钢轨,它绷紧着,膨胀着有血一样的激情,那车轮滚动的轰鸣声好像和着远处高炉铿锵有力的出钢节奏,欢快地唱着歌。密密麻麻的铁轨向前延伸,就像钢城人挽起的手臂,更像是钢城人一条条血管、脉络和神经,伸进钢城躯体,伸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是钢城人拥抱生活,拥抱未来的一种热烈方式,是另一种幸福的绽放。
灯光下,交接站有时候像一个复杂的棋盘,进厂物资验配员就像是一个严谨睿智的棋师,容不得半点浪漫,一天中科学规范准确无误,把上千个车皮井然有序调配到旁人看似眼花缭乱的各条精准的铁轨上。他们的工作枯燥,单调,面对的是数字、铁轨,他们淡忘了泥土的气息,田野的芳香,柳荫的鸟鸣,也享受不到钢花铁水的豪迈和激情,但他们把这里的灯光看作郁郁葱葱的月色清辉柔泛在心,把这里的嘈杂声听成是街道上的喧闹和繁华,在他们心里,有着比山水更灵动,比月色更绵远,比钢铁更热烈的胸怀。
灯光下的交接站更像是一个舞台,调车员扬着旗子,在车厢前行中,一个箭步拽住车厢扶把,舞姿象雄鹰般舒展潇洒流畅。有如一个个舞者,时而优雅,时而威武。那哨鸣声如一曲曲悦耳动听的音乐,那一节节装满希望的车箱又像一条条长龙,在调车员挥起舞动的旗子下,一会儿像是驻足沉思,一会儿摇头摆尾,一会昂首着一往无前。那些长龙无数次威武出征,以嘹亮的汽笛声代为万把铜号声。
车上有人头攒动,这时那灯柱又如钢城人挥起的手臂,为不分昼夜对进厂物资严格把关的“海关”守护者们,送去最明亮的灯光,点燃最敏锐的慧眼,不管是攀援而上还是垂直而下,每一次爬、铲、装、下车完美的过程,目光中镶嵌了钢城人飞翔的希望,那鹰一样敏捷的身影,是心灵才能欣赏的音乐。尽管他们提着重重的铁桶,但每每走过一条条光亮的铁轨,抬头望着那灯柱上高高悬挂的温暖微笑,都会觉得身后有明丽的鲜花开放,总是能让满身的疲倦在光亮中释怀。
是的,灯光下的一切是如此的安然而和谐,给钢城以明亮和温暖,是的,一切又是这样雄浑和繁忙,送走了暴风雪肆虐,抵御过洪灾的侵害,将一切期盼倾注给这明亮的灯光,给这絮叨的车轮。
交接站的灯光以它承载日月的容量,把钢城过滤得很平静很恬淡。今天同明天的魅力,被盏盏灯光交织得熠熠生辉,骄傲了钢花铁水。这里的灯光不是在春天,比春天的百花齐放更灿烂,这里的灯光不是在元宵,比元宵的火树银花更辉煌。因为有了这灯光,使这偌大的交接站更富有了情感,让这轮声和笛声更诱人,让在这里奉献的人们更倍感温暖。
交接站的灯光照亮的是钢铁钢人的梦想,灯柱是父辈脊梁,又像是我们的臂膀,从黑暗深处擎起太阳的灵魂,在滚烫中拥抱地球深处的岩浆。
我想:那灯柱将会无数次的高举着琥珀色的酒杯,那酒杯里盛满钢城人的欢笑、喜悦和梦想。
那灯光一直亮着,亮着,与钢花碰撞出钢铁的一种力量,一种恢弘,一种蓬勃……
(作者:李燕京:湖南长沙 曾从事教育、宣传、企业管理等工作。有散文和诗歌散见于《湖南日报》《环境日报》《湖南工人报》等报刊杂志以及《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湖南诗人》等各大网络平台,偶有诗歌散文获奖。人生格言:历尽沧桑,不负此生路远情长,诗意盎然的生活,优雅老去。)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