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遇见谭谈 致敬谭谈

2019
12/21
19:37
中国新报
分享

文/湖南  贺有德

      今年入冬以来,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谭谈故里——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曹家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为谭谈,从此不再沉寂,不再封闭,开始与外面的世界接轨,新鲜起来,时尚起来,沸腾起来。

      不到两个月时间,在谭谈筹建的“涟源市曹家村老农活动中心”那个四合院内的“晚晴书屋”和“晚晴广场”,三次高端大气的大型文艺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11月11日,“涟邵记忆”、“ 涟邵文学”、“ 涟邵艺术”和“涟邵子弟”四大板块组成的涟邵矿务局文学艺术成果展览暨涟邵工友乡村活动日隆重举行,共展出涟邵作家艺术家出版的400多册文学书画作品集;12月12日,“晚晴书屋”落成揭彩,“湖南作家走进曹家村”活动在这里举行,著名作家王跃文、谭仲池、水运宪、梁瑞郴、梅国华、著名诗人梁尔源、廖志理等大咖与本土作家齐聚;12月15日,湖南省旅游厅副厅长、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亲率省文艺团体专业演员50余人书画家10余人,2019年湖南省文化厅和旅游厅“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活动拉开序幕……大批湖湘名人、涟源市委领导和本土作家、当地乡亲共同参加、见证了谭谈不遗余力回报桑梓的大爱盛举。

      在这里,淳朴的田园风光与浓郁的书香氛围,足以安放任何漂泊或者浮躁的灵魂。徜徉在广场与书屋,与文学大咖面对面,受益匪浅;忝列作家行列,向来对谭谈的文学成就与故土情怀,高山仰止。作为谭谈地地道道的家乡人,躬逢其盛,荣幸之余,感慨系之。我和谭谈之间那些年,那些事,如天际流云,在这冬日纷纷扬扬的阳光里一一苏醒,鲜活起来。

      尘世间,总有些美好的遇见,留下遇见的美好,在波澜不惊的岁月里,温暖着你,滋润着你。比如,遇见谭谈。

      可以说,我是读着谭谈及其同时代作家的文学作品成长起来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吃香走俏,痴迷文学的青年谭谈从金竹山煤矿起步,一部歌颂矿工美好爱情的中篇小说《山道弯弯》在全国获大奖,引起轰动,从此走出了曹家村,走出了湖南省,走向了全国,与周立波、叶蔚林、孙建忠、古华形成了新时期“文学湘军”主力,在全国性文学大奖评选中先后获奖30余次,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

      当时,我在桥头河镇由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的涟源四中复读。因为钟爱文学,尽管学习紧张,仍然忙里偷闲阅读文学作品。至今清楚记得:我们几个爱好文学的同窗,读了谭谈的《山道弯弯》和路遥的《人生》,感动得流泪,第一次感受到文学的神圣、美妙和魅力……

      谭谈无疑是一个文学时代的文学传奇,自然成为本土作家们的偶像。遗憾的是,虽然是家乡人,也做着文学梦,因琐事缠身,文学活动参与不多,我们见面不多,寥寥可数,但足慰平生。

      1998年1月,谭谈精心筹建的“作家爱心书屋” 系列相继竣工开馆。在白马水库的爱心碑林,我第一次见到了闻名已久却一直无缘见面的老乡、偶像——谭谈,兴奋、激动之余,不免紧张、忐忑。然而,土生土长的谭谈,尽管功成名就,丝毫没有名人架子,永远是老式学生头,地地道道的桥头河土话,低调、朴实得像他爱得深沉的故乡的那片黄土地。简单的寒暄之后,不再有任何拘谨。

      谭谈这次专为“作家爱心书屋”开馆而来。

      “毛泽东文学院”建成不久,出身农村、进过军营、下过煤矿、心有大爱的性情谭谈,注定是闲不住的。果然,很快,谭谈又开始“折腾”起来——筹建“作家爱心书屋”。

      这一次,“三借”之外,谭谈又开始大量“借书”: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与人格魅力,给全国各地的文学界朋友写信求援。从1997年开建,仅仅一年时间,1998年1月,“作家爱心书屋”系列相继竣工开馆。涟源市图书馆为中心馆,由诗坛泰斗臧克家题写馆名,内设全国著名作家签名书珍藏库,收藏有巴金、冰心、臧克家等4000余位作家近万册作者本人亲笔签名的文学著作,极大地提升了涟源市图书馆在全国县市级图书馆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在涟源市田心坪建起了爱心书屋乡村馆,收藏着作家们捐赠的其他书籍。在涟源市白马水库建起了爱心碑林,雕刻着300多块“作家爱心书屋”筹建过程中作家、艺术家、科学家题写的寄语或赠言,碑林旁边还建有湖南省文艺家创作之家。此外,还在湘乡、双峰、新化、新邵十四所中学设立了爱心书柜,每个书柜拥有图书1000多册,为莘莘学子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为他们的美好未来架桥铺路、保驾护航。这一盛举,滋润着一代一代的家乡人,功在千秋。

      后来,我和文朋诗友们一起去过田心坪爱心书屋乡村馆,也曾几次去白马水库,在爱心碑林徜徉,兴之所至,亦心之所向,即兴吟七绝一首云:“水秀山青美誉驰,流连忘返欲何之?若得陶令今犹在,再赋《归去来兮辞》。”而涟源市图书馆,地处市中心,人民公园近旁,那是我每晚散步必去的地方,因此,成了中心馆的常客。

      本来有两次见面机会,可惜很不凑巧。

      去年秋天,作协本来决定组织本土作家探访安化茶马古道,自然邀请我们的文学偶像谭谈一同参与。当时很高兴,甚至兴奋——可兴奋还没消退,活动却因故取消,一次美好的遇见就这样泡汤了。

      还有一次,与老作家梁讷言约好一起去贵州毕节百里杜鹃景区,谭谈在那里筹建了安度晚年的“老人村”。谭谈也发出了诚挚的邀请,谈起他们朝夕相处的种种乐事,心向往之,却因故至今没有成行……

      幸喜有今年“五一”作协组织“涟源作家写涟源”采风活动,冲淡甚至抹去了留在心头的遗憾。

      在桥头河博生生态园,谭谈被家乡这群精神贵族簇拥着,脸上永远是谦和的笑容,和家乡的粉丝们一一握手。粉丝们纷纷上前,轮流和主席合影。在宽敞明亮的大厅,我和谭谈并肩坐在根雕茶几前合影。然后,有了一次短暂的交谈,谈家乡巨变,谈文学创作,谈“宏伟蓝图”——出书。谭谈非常赞赏:“应该出书!一定出书!”

      晚上,举行本土作家小说、诗歌谈论。讨论会上,谭谈深情回顾了“毛泽东文学院”的筹建历程:1995年担任湖南省文联主席期间开始筹建。刚好江泽民总书记来湖南视察,谭谈委托省委书记王茂林出面,请江总书记题写校牌,总书记欣然应允,题写了校牌。谭谈拿着这幅“金字招牌”,借力打力,奉行“三借”——“向有权者借权,向有名者借名,向有钱者借钱”,不辞劳苦,四方奔波,多方面筹集资金。两年时间过去,湖南青年作家的神圣殿堂——“毛泽东文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为止,已有18期学员从这里走出,成为“文学湘军”的生力军……谭谈娓娓道来,满怀深情,鼓励本土作家深入生活,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希望更多的“文学湘军”从这里走出去。

      “毛泽东文学院”的建成,无疑是湖南文学界乃至全国文学界的大好事,为湖南的文学事业推波助澜,功德无量。

      虽然未能走进“毛泽东文学院”,但亲耳聆听谭谈深情回忆筹建期间的前前后后,对这位年逾古稀的文学界老前辈不胜景仰!

      2017年底,市文联召开文学创作表彰大会,表彰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的本土作家。就是在这次表彰会上,我再次遇见了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的谭谈。这是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不过这次交谈极少。谭谈还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家乡话,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祝贺你!你们还这么年轻,遇上了这样的好时代,努力写,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今年七月,应大理朋友邀请,忙里偷闲,和妻子坐高铁经昆明直走大理。

      得知我到了大理,一位文学朋友打来电话:谭谈也在大理。通过电话,谭谈发来微信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大凤路西鸡鸣江花园,就在洱海边不远。于是驱车从大理出发,直奔鸡鸣江花园。

      真没想到,和谭主席第三次见面,在这美丽的洱海。

      微信地址导航,来到214国道边曦江月酒店,又见到了谭谈。老人家笑着说,你是来这里看我的第一个家乡人。握着谭谈宽厚的手掌,亲切,温暖。边走边谈,才知道谭谈此来,是为着女婿在此租住的农家小院,正在装修。我们就先去看农家小院。谭谈身体硬朗,大步流星在前引路,边走边赞叹这里环境好,空气好,天气好。走进小院,两个师傅正在忙碌。谭谈说200多平方,租借20年,8月底完工。又说来这里租住的越来越多,有北京的,上海的,南京的。装修之后,或者网上民宿出租,或者自己来此休闲。

      回到谭谈临时住所——曦江月酒店206,住所紧靠国道,透过窗户,远处正是大理的名片——洱海风光,视野开阔。正当雨季,雨雾空蒙,有如仙境。我们也在曦江月酒店住下,和谭谈邻居。

      晚餐之前,我们临窗坐谈。得知我多年来写散文,谭谈谆谆告诫:散文易学难工,似乎谁都能写,出精品很难。多读名家名作,多看,多想,多写;静下心,沉下去,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厚重的作品来。暮色四起,与谭谈和夫人、女儿女婿,共进晚餐,地道的大理特色风味,鲜美,开胃。谭谈不抽烟,不喝酒,连饮料也不喝,纯粹的晚饭。晚餐之后,我们一起去正在筹建中的鸡鸣江花园散步。远处高山,雨后云雾缭绕,仙境一般。近处一马平川,一派田园风光,农作物生机勃发,长势喜人。缓步行走,能清晰闻到洱海的气息。

      第二天,一起吃过早餐之后,我们依依惜别。

      车子开上214国道,摇落玻璃,回望鸡鸣江,回望曦江月,蒙蒙雨雾中,谭谈高大的身影、挥动的有力的手掌,宛如一个独特的文学符号,定格在这清凉的雨季里、美丽的洱海边……

      今年入冬正式对外开放的“涟源市曹家村老农活动中心”,还是在2017年5月,闲不住的谭谈老当益壮,不享晚年清福,又开始“折腾”——在老家筹建活动中心,兴建“晚晴广场”,开设“晚晴书屋”。这一次,谭谈下了狠心、花了血本:不仅捐出老家的祖屋地基,甚至卖掉娄底的房子,再如当年“三借”筹集资金……两年多时间过去,活动中心大功告成。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淳朴的田园风光与浓郁的书香氛围,足以安放任何漂泊或者浮躁的灵魂。从此,这里成为各地作家学习、研修的精神高地,也是乡里乡亲看书、集会的理想去处,滋润着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乡亲,必将成为谭谈人生旅程中令人景仰的巍巍丰碑。

      文学作证,乡村作证,因为谭谈,因为“涟源市曹家村老农活动中心”,一个曾经偏远、闭塞、沉寂的小山村,从此“火”起来,而且将一直“火”下去,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贺有德,笔名老树,男性,湖南省教师作协理事,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若干,作品多次入选作品年选,并被报刊、网站转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0湖南设计之夜在中国(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落下帷幕
下一篇:第四届中国·南江黄羊(成都)美食文化节在蓉启幕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