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不断深化文明对话

2019
05/14
21:37
央视网
分享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域外相关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参会。大会立足亚洲,面向世界,既是中国的重要主场外交活动,也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件盛事。

应当看到,近年来,国际经济、外交和安全形势发生很多重大变化,尤其是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有所回潮,有的国家甚至挑起大规模贸易摩擦,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也值得警惕,人类社会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更为突出,形形色色的“文明冲突论”不胫而走。在这一背景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变得越发重要和紧迫。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型国家,也是当代国际政治中重要的崛起力量。为中国自身发展计,为世界整体利益谋,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大力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正如他所言,“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无论是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迹写下的感言,还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习近平主席多次表达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一观点。

概而言之,文明交流互鉴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为各国实现更好发展提供新的启示。文化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古迹或是考古博物馆,文化和文明与当代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任何文明的延续和发展都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各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人类社会总体发展计,为子孙后代长远幸福谋,各国都需要本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文明之路”。

第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为各国开展务实合作夯实社会根基。中国古语有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各国民众的支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可以增加各国民众之间的交往与感情,培育合作共赢的理念。只有心与心贴得更近,各种务实合作才能开展得更加顺畅,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获得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才能更加坚实久远。

第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为完善全球治理凝聚各方力量。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面临挑战,很多国家都面临增长乏力、贫富不均、发展失衡、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应对这些挑战,不仅需要每个国家作出努力,也需要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完善全球治理需要“全球智慧”,应基于各国自身文明传统寻求各方智慧的“最大公约数”,从而更平衡地维护好各方利益。

过去几年来,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积极发挥主动性,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不断作出贡献。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在世界上,亚洲地区的文明多样性可谓最为突出。过去数千年来,在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文明。如今,亚洲各国人民也在不断从悠久的文明中汲取养分,文明的当代价值在经济、社会等发展中得到彰显。在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进程中,文明交流互鉴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减少误解摩擦的“减震器”和增进务实合作的“粘合剂”,进而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越发坚实的基础!(特约评论员 江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
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再升级 美丽海南将写新篇章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