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国兰州网9月19日消息(见习记者刘逸鹏记者杨维琼綦智鹏)“这里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为全国近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提供着有力的保障。”站在八月末的建三江七星农场,放眼望去,尽收眼底的是随着平坦的地势一路铺开的绿色。离秋收的时间越来越近,轻吸一口这里的空气,整个鼻腔仿佛都能触到那股若隐若现的香甜味。
耳边是园区讲解员详细介绍的声音,但记者的目光很难离开那个在绿色的稻海里埋头检查水稻籽粒饱满度的身影。
金立军在试验田里查水稻情况。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刘逸鹏摄
一身迷彩服,一双大胶鞋,双手上的老茧清晰可见。质朴是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兼化验室主任金立军给人的第一印象。从他双眼的余光里总能发现那不时迸发的热情。
作为老一代北大荒人的后代,金立军对这份土地的热爱与敬畏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一脉相承。
当被问起当初返回家乡的原因,眼前这个东北汉子没有丝毫迟疑,“我没有考虑太多,总想着用自己所学为家乡和百姓做点实事。”
2005年,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毕业之后,金立军便一头扎进北大荒新一轮的建设工作中。
可迎接金立军的却是诸多不适。
“我刚来的时候,这里什么都没有,试验区和办公区是紧紧挨在一起的一排平房,连试验田都只有300亩,全部工作人员只有七个人。”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但是由于工作的需求,那时的金立军往往一两个星期不能回家一次。“我记得工作的第二年,有一次开展与大豆有关的实验项目,每天早上八点、下午两点、晚上八点我都需要去观察样品。人手根本不够用,条件也十分艰苦,我经常半夜打着手电去查看样品作物。”
回想起那时的艰辛付出,金立军坦言,“也想过放弃这份工作,可一想着要丢掉自己所学,总会有诸多不舍。起初的七个人,现如今也只剩下我一个了,我还想继续坚守下去。”
如今,他带领化验室的科技人员,每年担负着七星农场120多万亩耕地的土壤、肥料检测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哪怕拥有配套完备的实验室与产业园区、成熟可靠的实验团队,金立军的工作强度依然没有丝毫的减弱。
金立军在化验。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刘逸鹏摄
每天五六点,金立军就会到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工作,除了完成各项试验还需要到田间地头考察农作物生长状况,往往一工作就是数十个小时。在最繁忙的5月份,他甚至凌晨三四点就得到田里采集土样,“等六七点之后,卖早餐的摊子支起来了,就随便去买点饼子和馒头对付两口。”就这么简单地吃过早餐,他们又继续投入到繁忙的采集工作中,晚上六七点才能结束实验田里的采集工作。但回到化验室后的工作也并不轻松,加班加点地做化验搞分析是常有的事情。
由于饮食不规律,常年化验室与土地间两点一线地忙碌,加上长期接触化学药剂,金立军患上严重的口鼻腔疾病。
可无论多困难,金立军从未有丝毫的抱怨,无数个寒来暑往,他总是披星戴月深入田间搞调查,冒着寒风到种植户地块采集土壤、植株和籽粒样品,园区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金立军告诉记者,刚开始去种植户地块采集土壤的时候,农户们还会很疑惑:“你拿俺家的土干嘛呢?”但是到后来,农户们会主动跟他们交流沟通,“土化验得怎么样啊”“建议卡什么时候给我们啊”……现在,还会有其他市的人主动把自家的土送过来请他们帮忙检测。
十四载的时间,从仅有一排平房的工作区与300亩的试验田,到占地500亩的示范园区与120万亩的绿色稻田,作为七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第一批大学生及最早参与园区建设者的金立军见证了这里一点一滴的变化,在这里奉献了全部的青春热血。
建三江七星农场。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刘逸鹏摄
今天的建三江垦区,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满足全国人民十天的粮食需求,而七星农场一年的粮食产量就能满足全国人民一天的粮食需求。
粮食产量上去了,可金立军深知,土地是非可再生资源,一味的索取只会使土壤越来越贫瘠。
而要保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保持土壤养分的携出与输入间的平衡,不仅依靠科学的施肥,还要依靠秸秆还田等措施,把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土壤,才能确保土壤肥力。
近几年,金立军和团队共检测土壤样品19000多个、肥料样品450个、植株样品4960个,修订和完善了七星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开发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使土壤肥力得到补充,从而达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的目的。
在生产施肥的关键时期,他总会在田间地头办流动课堂,为种植户们科普施肥知识、提出施肥建议指导,引导种植户科学种田。
种植户们从不信任不放心,到现在主动找金立军学习相关知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广泛应用,背后的付出只有他自己知晓。亲人团聚、假期陪爱人、孩子出去旅游,这些在别人看来简单的愿望对于金立军来说都是奢求。当问起和孩子最难忘的事情,金立军始终记得有一年春播时期,儿子高烧不退,自己却需要指导农户施肥无法走开。等赶回家看到依旧无精打采的儿子,内疚和自责都显得那么无力。“懊悔无法避免,可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想着把事情做好。”
目前,通过金立军团队的努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建三江累计推广面积达1023万亩,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了5.2%,累计增产粮食43万吨。可金立军始终却说:“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不算什么。”
七星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发挥了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向种植户累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5万多份、农业技术实用手册10万多份,实施病虫害监测预报800多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1800人次,培训本场种植户及周边市县农民5万多人,帮助前来咨询的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300多个。
扎根北大荒,回报黑土地,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三江平原在祖国的东北角寒地生花,让中国饭碗在北大荒人手中传承,是金立军和他的团队一生坚守的人生信条,而他也一直在为此努力着!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