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70年,文化自信让中国迈向世界舞台中央

2019
10/04
20:31
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

70年,文化自信让中国迈向世界舞台中央70年,文化自信让中国迈向世界舞台中央

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本报记者 王彩娜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70年,是文化建设全面繁荣的70年,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积蕴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从“贫瘠困乏”走向“多姿多彩”

蓬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正在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美好期待。

从简陋的露天电影到酷炫的巨幕影厅;从把说明书当课外书的苦读到书香满城的全民阅读;从政府“端菜”的供不足需到群众“点单”的精准供给……70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从“贫瘠困乏”到“多姿多彩”跨越,不敢想的“奢侈品”渐成生活“必需品”。

70年前,全国仅有21座博物馆、55座公共图书馆、896所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乡镇文化站几乎一片空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

再把目光拉回当下,却是另一片繁荣之景。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个,文化馆站44464个,博物馆4918个,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不断加强,我国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1953—1957年5年文化事业费总投入为4.97亿元,1978年当年增加到4.44亿元,到2018年达928.33亿元。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财政投入力度加大,资金使用更加精准,助推文化建设朝着体系化、均衡性和高品质方向转化和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大文化整体发展和提升局面。

从“首次申遗”走向“总数第一”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

1987年12月11日,我国的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泰山、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6处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后,成员不断增多。

2019年7月6日,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中国良渚古城遗址终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我国已逐步构建起了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文物业机构数1016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已达到4296处。

国运兴则文化兴。新中国成立后,文物流失,渐成过去;文物回归,已是常态。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1949年至今,共有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流失文物回归的故事,从一个独特侧面讲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敦煌莫高窟时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从“一穷二白”走向“满园春色”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国文化建设逐渐实现了由“软实力”到“硬产业”的转变,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

7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从未停止探索。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影视、文艺院团等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的活力被大大释放,一批拥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成长起来,文化产业日益发展壮大。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2012年的2.36%提高到2018年的4.30%。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04—2012年间,文化产业对GDP增量的年平均贡献率为3.9%,2013—2018年进一步提高到5.5%。

回望征程,70年前的中国,仅有艺术表演场馆900余个,艺术表演团体1000余个。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场馆1236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达到17123个,全年演出收入152.3亿元,演艺市场规模井喷式增长。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走向成熟,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逐渐显现,有竞争力和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规划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文化骨干企业6.0万家,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全国共有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33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更值得欣喜的是,如今,“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渐成常态,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与各领域的融合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

从“崭露头角”走向“流光溢彩”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今年2月初,法国巴黎雷克斯剧院座无虚席,将芭蕾这一西方的高雅艺术糅进中国传统杂技里的《肩上芭蕾》和《梦蝶》,让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2019年法国华人春节晚会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今年8月,中国国家京剧院演出团携《杨门女将》《霸王别姬》等经典京剧剧目先后赴白俄罗斯、亚美尼亚,进行中国文化日专场演出,掀起了一阵中国京剧的旋风。

这仅仅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个缩影。70年来,越来越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展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的精品佳作走出国门,引来八方喝彩。

回眸而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覆盖面小,主要是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非拉友好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化,已成为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格局已逐渐形成,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目前,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的文化交流执行计划700余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民警助力 失散33年母女国庆团圆
下一篇:中国经济稳健前行有实力有信心有底气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