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讯(记者 陈斌 通讯员 刘剑 刘遵炳)“宋宝玉的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不仅有效地避免农村土地撂荒的局面,给当地的贫困户提供了务工机会,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还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劳动者。”10月15日,湖南省隆回县六都寨镇丁山村花甲老农陈留书对荷香桥镇桐木桥村妇联主任宋宝玉夸赞不已。
今年55岁的宋宝玉,高中毕业一直务农,有着一股敢想敢干的闯劲,丈夫刘光轩曾在供销社上班,由于改制,下岗后就和妻子宋宝玉一直开店销售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物品,中央对“三农”的重视让她看到了发展农业的前景。2008年当选岩门前村村主任后,宋宝玉就在本村带头种植烤烟、辣椒等,在了解了袁隆平种植优质稻的事迹后,决心带领群众走种植水稻致富之路。
2014年,宋宝玉自费参加了邵阳市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培训,掌握了水稻种植的有关技术,宋宝玉投入300万元,以每亩400元租种了六都寨镇丁山村、李家村、廖家村300亩水田,购买了翻耕机3台、高速插秧机1台、收割机2台、烘干机2台,手扶拖拉机4台、无人杀虫飞机1架、农用车1台,建起了占地1300平方米的办公房、烘干房和仓库,还和万顺植保合作社、飞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式”合同,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并包收稻谷。实行双季稻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又牵头成立了轩宝双季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年下来,宋宝玉盈利15万元。这下,宋宝玉更有信心了,在原有基础上,新增160亩水田,继续用于双季稻种植。她还在邻村李家、廖家村推广中稻种植,为村民提供泰优-390、深两优5814、深两优876等优质稻种子,并帮助村民卖粮,联系周围的大米加工厂,要大米厂到这里来购买粮食,解决村民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
2016年来到粮食监测点六都寨狮龙村和该村刘吉军一起合作,也以每年每亩400元租水田500亩用来种植双季稻;同年来到左家谭村租地430亩,实施烟基工程,即上半年种植烤烟,下半年种植中稻或晚稻,烟稻轮做,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2018年成立了旭谷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为种植水稻提供农机服务和大米加工。
“宋宝玉的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不仅有效地避免农村土地撂荒的局面,还给在村的中老年农民提供了务工机会,并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劳动者。”丁山村书记欧阳铁宝对宋宝玉称赞不已。
为了减少成本,采取机插稻水肥一体简易场地无盘育秧技术,将水肥一体秧床分离为保水材料水肥层(隐形库)与秧苗基质层(根层)两层,这样,山坡地、水泥场地也能育秧,他们就利用烤烟房育秧。用编织袋布、无纺布覆盖保水材料以隔离种子、育秧基质,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并满足秧苗生长对水肥的需求。一般每亩大田杂交稻种子及育秧费用120元至150元,比传统机插杂交稻减少50%以上。该技术操作简便,与印刷定位播种技术结合应用,解决了机插杂交稻用种量大、秧龄期短,秧苗素质差、双季稻品种不配套等技术问题,为开展水稻商品化育秧及其专业化育插秧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宋主任看到我做事有责任感,但体力不足,加之家里贫困,就安排我看水。她为200多个贫困户提供了在家务工的机会,每个贫困户每年一般要增加上万元的收入,”左家谭村贫困户向乾明高兴的说。
物质富裕了,精神上也要富裕起来。宋宝玉倡导移风易俗,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在全村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有效抑止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全村每天都搞卫生,家家主动出义务工,看到地上有脏东西随手拾起扔进垃圾桶里,已经成为每一个村民的习惯。
“今后,将进一步改良大米品质,种出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的优质稻谷,做出自己的品牌,再通过统一收购和销售,带领社员共同致富。”谈起前景,宋宝玉信心满怀。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