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新华社发
【生态观察】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代表的“两山论”,不仅对指导生态扶贫、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7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示范引领作用,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启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三批共52个实践创新基地的表彰命名。
笔者认为,实践创新基地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平台,其积极探索是对“两山”转化的科学创新,应当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示范推广”的基本原则,持续推进创建工作。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基本原则
2016年,原环境保护部将浙江省安吉县列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试点县,实践创新基地由此发端。2017年,为不断探索“两山论”的丰富内涵和实践经验,原环境保护部开始在全国开展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在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思路上,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原则: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建立生态优先的决策机制,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的新景观。
示范创新,彰显特色。按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与生态生活等方面的示范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大力提升环境质量,探索和实施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充分体现质量和创新驱动的特色,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共治共享。综合运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和社会的“自治之手”,建立健全紧密联系的制度框架,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引导和监督。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构筑多渠道公众参与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及多方互动的“共治共享”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按照以上创建原则,三年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浙江省湖州衢州安吉三县、安徽省旌德县等52个地区相继入选,成为探索“两山论”实践路径典型做法经验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2、突出地方特色创新“两山”转化实践
考虑到不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必须突出地方特色。截至目前,在全国的创建名单中,已涌现出一批富有特色的转化路径模式,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和制度创新,值得借鉴。
构筑生态安全格局,保值增值自然资本。获得第一批实践创新基地的广东省东源县,作为广东和香港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以及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将生态安全格局确定为“一心、三区、三带、四中心城镇及多生态节点”。通过制定生态安全格局各要素的生态管控策略与导则,引导生态功能良性、错位和互补发展,保护核心生态资源,打造保值增值自然资本的生态高地。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富民惠民。获得第三批实践创新基地的江西省崇义县,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秉承“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产业化”思路,以产业绿色化为突破口,发展林下经济2824.92公顷,实现林业总产值43.31亿元。农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5820元,占年均纯收入的62%,林业成了山区林农兴林致富的舞台。此外,崇义县还推动通过生态保护补偿等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从事生态公益性岗位得到稳定工资性收入等途径,助力富民增收。
创新体制机制,长效保障“两山”转化。获得第三批实践创新基地的山东省长岛县,率先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将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有机统一。基于绿色GDP核算,当地逐步建立体现“两山论”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评优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长岛县积极探索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创新机制,按照“集约化、扁平化、法治化”思路整合配置环境执法资源,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资源统一保护和管理。
3、持续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
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起到了良好示范引领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我们在践行“两山论”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长时间累积性的环境问题成为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生态文明创建的短板;二是生态红线制度、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和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亟待突破性落地,生态补偿制度尚未系统建立;三是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极大地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域整体推进。
笔者认为,下一步,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工作重点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根据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谋划培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
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围绕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实施一批生态资源资产培育工程,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引导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相关制度,培育拓展生态金融、绿色市场交易、政府与社会合作等实现生态价值的路径机制。
实现绿色惠民、全民共享。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培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围绕绿色惠民、全民共享,推进生态文化模式创新,彰显优美环境魅力。
在具体创建路径上,各地还应在补齐黑臭水体和空气土壤质量等生态保护短板、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环境管理机制与长效考核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以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为抓手,践行好“两山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作者:张修玉,系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商务部:前11月实际使用外资8459.4亿元 同比增6%
下一篇:长沙首个矿坑生态修复项目竣工验收 修复面积约3.5万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