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讯(通讯员 把若于 朱琳)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近年来,建中镇太文村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新型特色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逐步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家家有收入的新格局,当地群众的收入逐渐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
沿着新建的水泥路来到建中镇太文村村民吴廷勇的家中,在传统木结构房屋旁伫立着一所宽敞明亮的崭新砖混房,房前的院子里鸡鸭成群,两头肥硕的猪挤出圈门张望。一大早就出门的吴廷勇正牵着马赶回家中给牲口家禽喂食。
望着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吴廷勇聊起了以前的日子。“以前我家种的稻谷和玉米,一年收入也不过2000块钱。”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据了解,太文村这条新建的水泥路未建成之前,因地势陡峭,只要遇上下雨天,路面就布满湿滑的烂泥,极大影响了村民们的通行。自从新水泥路建成后,太文村脱贫致富的大动脉就彻底疏通了。 吴廷勇说,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了后,就修了这条路,也是给我们的致富路。
有了当地群众砰砰跳动的致富心,又打通了水泥路这一致富大动脉。在县委县政府、建中镇人民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努力下,通过产业扶贫,引进钩藤、折耳根、辣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成立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和联系销售渠道,终于为太文村群众干涸已久的致富心注入了新鲜血液。
据建中镇太文村村委会计生主任钟文介绍,以前太文村产业太过单一,现在通过成立合作社,经过多方考察,种植了钩藤500亩、折耳根200亩、辣椒500亩。
沿着水泥路,吴廷勇指引着大家来到自家的地边,望着眼前绵延成片、茁壮生长的折耳根和钩藤,吴廷勇算脸上藏不住的喜悦,“我种植了10余亩折耳根,20余亩钩藤,一年下来,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
土地里的庄稼茁壮的生长,圈舍里的牲畜家禽也日益肥硕,但这些还不是吴廷勇一年的全部收入。村级合作社的日常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让周边很多像吴廷勇一样的庄稼人,在家门口务工的心愿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吴廷勇也加入了合作社,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了,每天有80到100元的工资。他说,现在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了。
看着当地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当地干部以产业带动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对于产业扶贫道路的下一步如何走,他们有着清晰的规划。
据了解,太文村下一步将发展冬季蔬菜,红菜苔,预计种植1000亩,预计能带动2000余人就业,最终达到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