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汉晋时期就被誉为“彩云之南”。如今,这片神奇的土地,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织成新的梦幻美境,呈现出云南4800多万各族儿女,踏上追寻梦想新征程的飒爽英姿和奋斗风采!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讲话,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总书记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科学指明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为云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立足彩云南,奋进新时代。云南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对标对表,理清发展思路,把准工作重点,在云岭大地上擘画出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篇章。
一、为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嘱托,更是云南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抉择。
作为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云南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打破发展常规,发挥后发优势,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落实。
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弱项非常明显。客观上看,云南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不健全,网络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居住、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主观上看,云南过去发展不够快、不够好,归根到底是受旧观念束缚,思想不解放,一些干部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束缚了自身能动性;有的拼劲不足、闯劲不大,缺乏争创一流的精气神和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不能较好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为推动跨越式发展,云南坚决摒除一切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观念,大胆革除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创新创业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以“弱鸟先飞”、勇争一流的意识,以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精神,以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作风,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旅游文化产业是云南的重点产业之一。云南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促进旅游和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形成发展新优势。图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5A级旅游景区——普者黑,目前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全省唯一的旅游循环经济试点,以及“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中的重要品牌景区。 云南日报社供图 李成龙/摄
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推进烟草、旅游、能源、生物、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电子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实施“云岭英才计划”,推进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区块链、数字云南、智慧云南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入滇”,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园建设。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扎实推进路网、水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物流网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下功夫。聚焦怒江州、迪庆州、昭通市等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5年来,云南综合实力快速提高,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快速提升,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全面跨越。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从3255公里跃升到6003公里;铁路运营里程新增1384公里,达4031公里;高铁运营从零起步,里程达1105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2.6万公里;通航运营民用机场增至15个,航线实现昆明至东南亚国家首都全覆盖。脱贫攻坚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奇迹。2013年至2019年,全省有843.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20年将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
明代刘伯温曾写下:“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置身于今天的云岭大地重读诗篇,云南广大干部群众创造历史的使命感、光荣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艳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159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共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40个民族乡,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十分关心关注云南的民族工作。2015年1月,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精气神不断提振,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具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法规制度陆续出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云南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2015—2018年,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区财政支出占全省的41%以上。2019年底,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贫困人口减少到16.5万人。
2018年,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直过民族”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表示祝贺,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目前,独龙族、德昂族和基诺族已实现整族脱贫,刀耕火种、窝棚茅屋、缺衣少食这些几千年来困扰少数民族的问题一去不复返。
云南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做好民族工作事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图为2017年12月24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江坡镇中心幼儿园各民族小朋友在课间活动的场面。 楚雄州委宣传部供图 黑兴友/摄
在云南大理郑家庄,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125户群众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交融,多年来,村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们友好交往、亲密无间,共同欢度传统节日,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靓丽风景线。民族工作在云南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要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最大的挑战就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普遍比较滞后。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民族地区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发展不充刀& & & & @ & 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造成潜在威胁,等等。这表明,云南依旧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需要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问题,靶向施策,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新路子。
我们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处理民族事务,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促进各族群众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
三、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并明确要求云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既是对云南生态环境的高度赞美,更是对云南干部群众的激励鞭策。
建成排头兵,云南潜力和优势无限。云南素有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和资源基地的美誉,2015年森林覆盖率为55.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生物物种及特有物种均居全国之首,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药物王国”、“野生菌王国”和“香料之乡”。在国家“两屏三带”十大生态安全屏障中,云南还肩负着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重任。
建成排头兵,云南挑战和压力巨大。云南地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环境,导致植被恢复和演替过程非常缓慢,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同时,云南国土空间开发低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落实有差距,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局部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任务繁重,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十分重大。过去一个阶段,云南一些地方因为过度开发和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重点领域环境防治难度增大;水资源保护挑战严峻,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中有4个是劣V类水质,全省境内地表水劣V类国控断面水质比例为20%;土壤污染防治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矿业企业及周边地区土壤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摆在云南各族人民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政治问题和民生问题。
全省持续强化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观念武装起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决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不断增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攻克生态建设短板,抓好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图为2019年1月6日,治理后水质清澈的洱海小普陀,“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越发秀丽。 大理州委宣传部供图 杨继培/摄
为守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我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是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工作;以革命性的举措推动湖泊的保护治理,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格局、“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和“没有钱就不治理”的被动状态;稳扎稳打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守住七彩云南这片美丽净土。二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实举措,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国土山川大绿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工程。三是确立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进展后,将原来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省情,重新赋予“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新内涵,按照“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的标准建设美丽云南。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专程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详细了解洱海湿地生态保护情况,并和当地干部合影后指出:“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为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我们实施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等“八大攻坚战”,依法加强洱海流域治乱治污和保护工作,妥善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依法依规关停洱海周边采石采砂场时,深入做洱海周边人民群众的工作,讲清“洱海是大理人民的生命之源,我们要切实把保护洱海的重任承担起来。如果我们把洱海污染了,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后代”。沿湖群众听后豁然开朗、积极响应。2018年,洱海水质7个月II类、5个月III类,是2015年以来水质最好的年份。与此同时,抚仙湖、泸沽湖、阳宗海也达到了2015年以来水质最好,滇池水质为30年来最好。九大高原湖泊犹如镶嵌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更加耀眼夺目。
除了水更清,山也更绿,天也更蓝。目前,云南已建立166个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湿地公园、13个国家公园,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85%以上的重要野生动植物保护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由18个增加到39个,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等3项指标均居全国第2位。2012年到2018年,云南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市)2个,生态文明示范县5个,全省森林覆盖率从50.03%提高到60.3%,美丽云南建设深入人心。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已成为云南各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标配”,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诗的远方、梦的故乡”!
四、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希望云南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建设辐射中心,云南机遇何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这对云南来说是重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部大开发、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这么多国家战略在云南交汇和聚集,云南到底该怎么做?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就抓住了云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和关键。
建设辐射中心,云南有何优势?从地理、人文、开放等方面自我审视和深入分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云南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17个国家接壤或毗邻,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具有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先天条件。二是源远流长的人文优势。云南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通、民族相依、人文相亲。“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说的就是这种水乳相融的“胞波”(亲戚)之情。三是日趋明显的开放优势。云南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承载省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中,有5大类、62大项、160多项成果与云南有关,云南在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出路共生。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已逐步从“开放末梢”向“开放前沿”转变。然而,对标中央寄予云南开放发展的定位和期望,互联互通、协调协同的政策机制还不够健全,内外联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开放合作的平台载体不够丰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不高,企业对外辐射力和竞争力低,与周边国家双边及多边支付清算体系尚未对接,对外开放的规模和层次需要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乘着“一带一路”建设东风,聚焦和平、开放、繁荣、创新、文明“五路”目标,做好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五通”文章,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为辐射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加快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与周边国家真正从“远亲”变为“近邻”;聚焦产能合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境外企业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人文交流,沟通南亚东南亚的民心桥梁更加稳固。这些举措,进一步深化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个现象,印度、尼泊尔、越南等周边国家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到云南举办婚礼。这反映的是,云南开放发展为境内外人员交往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5年来,云南辐射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效是全方位的。一是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云南与11个国家和43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与9个国家建立了11个双边多边地方合作机制;建成7大类、17个开发开放合作功能区,拥有18个国家一类口岸。二是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云南境内段全面建成通车,铁路建设全面加快,通航点数居全国前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通道实现了集装箱运输零突破;中缅、中老光纤传输设施投入使用,国际通信服务覆盖周边8个国家,与越南、老挝、缅甸实现了局部电力联网,中缅油气管道建成使用。三是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宽。经贸合作全面升级,出入境货运量、货值大幅增长;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发展,与800多家境外银行机构畅通跨境清算渠道,累计结算额突破4800亿元;人文交流更加频繁,广播电视节目在老挝、柬埔寨“落地”,主办的外宣期刊进入南亚东南亚国家主要城市和主流社会,在滇留学生人数接近2万名,与周边国家教育、卫生、农业、旅游、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升级。
五、着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云南要实现富民强省、稳边固边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曾经,云南面临的从政环境和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极其严峻复杂。一段时间里,白恩培、秦光荣、仇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给党的事业和党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用人导向的扭曲,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和连锁反应,给云南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察言观色、能跑会送的投机型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拜官公朝、谢恩私门”,从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也有一些干部政治敏锐性差,政治是非观缺失,正义感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怎样才算过硬?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摆在云南党员干部面前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扶正祛邪、正本清源,将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政治生态污染源彻底根除,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被误导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彻底扭转,将一些党政组织中被带坏的党风政风彻底修复,切实把正确思想、严明纪律、优良作风、良好导向、正面典型立起来,为新时代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作风保证。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标。图为云南曲靖市师宗县五龙乡南丹山脚下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搬迁房。 人民图片 徐守毕/摄
推动云南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增强政治领导力。始终以刮骨疗毒、猛药去疴的勇气和决心,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持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理想信念上的“软骨病”、廉洁自律上的“腐化病”、干事创业上的“庸懒病”。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仇和的流毒影响,以案促改、破立并举,促进云南政治生态全面修复、持续净化,营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新气象。
过去云南腐败严重,政治生态不好,经济下滑。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力度加大,云南经济快速提升。云南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证明了反腐败斗争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5年来,云南完成了12类17万个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政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云岭铁军”。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改革发展第一线、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群众基层点、抢险救灾火线口等实践中,涌现出了高德荣、朱有勇、张桂梅等一批先进典型。
齐心逐梦新时代,九万里风鹏正举。云南正处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久久为功的作风,在奋力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伟大实践中,绘就更加壮美辉煌的七彩云南新画卷!
来源:《求是》2020/01
作者:陈 豪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