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村村民在茶园忙碌。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南宁2月28日电(记者郭轶凡 林凡诗)桂北大山里,天气乍暖还寒。清早,一碗热油茶下肚,吴海相拿起茶篓赶去自家茶地。
春天来了,茶树已露出新芽,采新茶的时节到了。
吴海相家住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唐朝村。村子坐落于广西、贵州两省区交界的高山上,平均海拔超过600米,一度因地理位置偏远饱受贫困之扰。一直以来,种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谋生手段。
这几日,村里家家户户都陆续赶往自家茶园忙活。吴海相说,春天茶叶价格较高,如果勤快些,一个月能靠采茶赚到三四千元。唐朝村驻村第一书记朱振介绍,去年村里有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村民茶叶的销路更有保障了。
这是唐朝村村民采摘的新茶。受访者供图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深山侗寨比往年安静了许多,却并未过多打乱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节奏。担任妇女主任的吴海相说,自己这个年过得格外忙碌。“春节期间,我们几个村干部24小时轮流在村口值班防控疫情。”
侗寨里大大小小的活动取消了,宅在家的侗家阿姐却并没闲着。她们在家中飞针走线,制作着侗族世代传承的刺绣作品。侗绣图案精美、色彩斑斓,一直用作侗族妇女背带、衣服、肚兜等服饰的装饰,是侗家绣娘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侗绣图案来源于绣娘们的生活灵感。她们不需要画草稿,只靠在脑海中想象就能徒手剪出生动的图案。侗家姑娘自小就跟母亲学习刺绣。
这些侗绣作品被用在侗族传统服饰上。新华社记者林凡诗摄
“去年我家脱贫了,没想到是刺绣帮了大忙。”侗家阿姐阳先群指着身上精美的侗绣图案说。她家里4个孩子都在上学,丈夫身体不好。曾经,这个大家庭的日子只能靠丈夫打零工和采摘茶叶支撑,日子一度窘迫。阳先群说,做梦都没想到,侗族女子世世代代都会的手艺,能为生活带来巨大改善。
“扶贫还得靠产业。”朱振了解到侗绣这门技艺后,积极牵线搭桥,为刺绣作品找销路。2019年8月,唐朝村建起“侗娘手工坊”,引导一批留守妇女抱团发展手工刺绣,招揽和承接刺绣订单。不久,第一批订单制作完成,带来一笔不菲收入。看到首批加入刺绣坊的绣娘们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进来。如今,唐朝村大多数留守妇女都参与到刺绣产品制作中。
“90后”唐朝村村民凭借想象剪出侗绣花样。新华社记者郭轶凡摄
唐朝村绣娘们将传统的侗绣技艺与现代卡通图案相结合,绣制出来的纪念品可爱灵动,受到外界欢迎。“去年接到60万元的大单子,可够我们忙活的了。”吴海相说,她们的手工作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被送到阿根廷等10多个国家。
“90后”唐朝村村民凭借想象剪出侗绣花样。新华社记者郭轶凡摄
现在,不少“90后”侗族姑娘也加入刺绣队伍中。28岁的吴主香不仅绣工了得,剪花样也是一把好手。“村里有了订单以后就常做,多的时候一个月能赚5000元。”自从加入刺绣坊,吴主香不需要外出打工,有更多时间照顾家里了。
农忙时采茶,闲暇时刺绣,疫情挡不住侗寨村民的红火日子。吴海相说:“除了种绿茶,我们正筹备改种油茶新品种。现在油茶价格也高了,卖出去又是一笔收入。”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