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第一书记的那“一点点事” —记涟源市安平镇石联村龚高强

2020
04/15
15:02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记者 吴海桂  杨翔)来到地处涟源北部安平山区的石联村,跟随龚高强走在村间地头,一定会惊讶和羡慕两件事。这个城里来的“干部”,裤管上却沾满安平山里的黄泥巴,走田垅爬果园身板好得如同村里的精壮劳动力,大大小小的山坳、沟沟壑壑的田土,都能喊得出老地名,说得出谁家哪户,种的是稻还是栽的是果。

 

        在防疫复工最着紧的关健阶段,近日,中国新报记者随同龚高强走进串户,督防疫防反弹,动员石联这个劳务输出大村的村民参加“点对点输送”。“龚书记,到屋里歇歇再走”“星期天,没回去看老婆啊”“书记,过四十岁生日也不回家?”……一路都是村民、村干对这位书记的热情问好,以及相互间的那种农村人才有的亲密无间的插科打浑。这份如邻里兄弟姐妹般的随意与真情,真让新报记者“羡慕嫉妒恨”。

 

        “在农村,只要你为他们做过一点点事,村民就在心里记得你、对你好”龚高强对记者如是说。


             

扶贫突破点:念好“老”字经

 

        2016年11月,涟源市应急管理局按涟源市的统一安排,对口帮扶安平镇石联村开展脱贫攻坚,36岁的龚高强被任命为石联村“第一书记”。不容置疑,龚高强和伙伴们是带着任务、目标、感情而来,肩扛着责任、担当、使命而来的。但当年的石联村刚由石牛、观音、双瑭三个村并村而来,水不通、路不联,田土抛荒、山林光光,矛盾多多社情复杂,积累的问题不少。扶贫攻坚,怎么扶怎么攻,扶哪里攻何方,从哪扶从哪攻?针对石联村存在的实际问题,经与村支两委班子人员统一思想后,龚高强和伙伴们很快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咨情于老,问政于老。龚高强带领村支两委下到每一个村小组召开会议就扶贫攻坚问计于民、广泛听取村民意见、集中民智的基础上,逐一上门拜访老组长、老党员、老村干,就改造石联、振兴石联、创富石联,咨情于老,问政于老。很快发现了过去一段时间扶贫工作存在平均主义和贫困户划定搞摊派,应扶未扶和“扶假贫”的问题。由于这些老问题老矛盾的悬而未决,扶贫工作的公正公平受到质疑、扶贫干部的威信和后续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村民对脱贫前景信心缺失积极性不高。村里80岁的女党员吴片英提出建议,扶贫先扶志,不能坐等政府来救济;要提倡勤劳致富,培养创富能力;要解决水通路通等实际问题。73岁的退休教师万湘成,提出了转变民风,解决农田抛荒和山林绿化等困拢石联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解决老矛盾,攻克老大难。“脉”把准之后,龚高强很快开出了处分。扶贫工作要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群众的支持,首先得解决贫困户评定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公正、公平。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统一班子成员思想的基础上,龚高强向局领导班子、市整治办、市联系领导,提出了“精准摸底、实事求是、集中整治、群众评议”的整治方案,得到肯定和支持。通过各村民小组重新投票评定、张榜公示,反复上门做工作,清理出56户不符合标准的“贫困户”,有61户重新投票后的村民被列入帮扶对象。在做一个被清理对象安抚工作中,该村民家的老大娘硬是把上门的龚高强堵在家里近三个小时,但通过耐心的说服交心,大娘高高兴兴接受了群众的评选结果。此事为被清理的“贫困户”中造成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通过实对实的相互对比,看到龚书记和村支两委一家家做工作的诚心和耐心,心服诚悦地接受了整治投票结果。纷纷表示,脱贫致富关键靠自己,只要撸起袖子继续干,日子会越过越好。经此进村第一役,龚高强加深了对农村对村民的了解,感概地对记者说:“村民的性子都是朴实的,只要道理说明白了,一碗水端平了,心顺了,事情就好办了”。

 

        “现在的石联,水泥路通了,田里又种上水稻了,山里有树了,呷水不用勺子舀了,村里也不搞你一派我一派了心齐了……这些都是看得到的”。站在自家堂屋视野开阔的前坪,精神烁烁、一身书卷气的退休教师万××,指点着山里垅里,讲起这几年石联的变化,这位己经七十一岁高龄、石联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记者面前如数家珍。石联村刚由石牛、观音、双瑭三个自然村并村而来,全村1700多人,460多户都住在山谷丘陵的山沟沟里,极为分散,生产、生活、往来交通极为不便,学生到石联联校上学最远的村组要走十几里山路。扶贫工作队进驻石联后,龚高强带着一班人选路线、搞测量、勘地形、调用地、筹资金、指挥施工、监管质量……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半年下来,石联村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公路组组通,三个自然村实现了路网联通。石联属石灰岩地貌区,水源渗漏严重,祖祖辈辈“吃水靠挑,取水靠舀”,饮用水奇缺且不卫生不安全。扶贫工作队进驻后,龚高强把它当做第一件事关村民生命健康和民生幸福的大事来办,并及时向局党组行政进行专题汇报,争取到应急管理局100多万元的专项支持。选址、钻探、建造,深进钻探建井与山泉自流井建造相结合,三口高质量的水井逐步建成供水,彻底改变了石联村民吃水难、不卫生、不安全的状况。

 

        两大历史性难题的解决,扶贫不良现象的整治清理,建立起了“扶贫信用”,安稳了人心,理顺了民情,加上其它组合拳的不断打出,石联村不但路好走了、水好喝了,抛荒的水里又种上了稻谷,砍光的山岭又有了绿意,村民的曰子又有了盼头有了光亮有了追求,目标有了心就齐了,派性纠纷就少了。
 

创富制高点:向旧山河要新面貌
 

        扶贫先扶志,关健在改变。石联,是一个以山区种植农业为主体,缺少矿产资源,没有“金饭碗”可端的地方。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田还是那田,人还是那人,要改变从何谈起。出路在哪。龚高强带着工作队的两位同事,扛起铺盖一头住进了村委办公搂。白天带着村支两委一班人上山下岭,走垅入户,看山看地看田;晚上和同事挤在简易宿舍“过电影”、谈设想,“碰撞思想的火花”。就在这样撸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上岭的曰子里,思路逐渐明朗,思想一步步统一。办法只有一个:利用本地固有的山土资源和距城区近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规模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立足本土,向旧山河要新面貌,向老田地要新生活。

 

        出路问题刚理出头绪,第二个、第三个问题接踵而来。谁来干?谁拿钱来干?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难不倒“霸蛮”的扶贫人。龚高强在无数次走访村里“创富能人”的沟通中和对石联外出务工的“创业名人”的联系中,“两个双轮驱动”的方案逐步成熟。一是利用村里想干事能成事的“能人”组建公司,吸纳村民利用土地山林资源加盟,走共创富的道路;二是促成石联本土在外“创业人士”和务工人员的资本回流,实现和本土“资源”的联姻,走相互依托、互为促进的共同发展道路。

 

       

 

         思路决定出路。至2020年3月,以捉泥鳅搏稻花鱼、采莲为主题,能同时容纳200个家庭亲子活动或供500名学生进行生态农业研学活动的石联生态休闲山庄己初具规模。1000亩冰糖柑、红心柚石联生态种植和深加工基地己经吐绿。投资200万元,薯片日加工能力3吨的石联种养加工合作社已经建成投产。为让“资本”和“资源”的联姻更加充满活力,确保石联产业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流,龚高强和村支委积极组织、鼓励和支持村民外出务工和创业,村总支还在务工人员集中的深圳成立了“第二支部”。即使在疫情最紧张的三月,石联有400多人参加复工复产,为涟源市著名的劳务输出与收入大村。

 

改变的支撑点:关键在党建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石联村以一个资源缺乏底子薄弱、有着1700多人口的山区行政村,这几年在扶贫攻坚、乡村文化建设上脱颖而出,关键的支撑点,还是党的基层组织抓得好抓得实。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重庆:外卖小哥化身国家安全宣传使者
下一篇:广州港首季粮食进口53万吨 同比增长87%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