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田野上播种梦想——湖南省新宁县安山乡以产业巩固脱贫成效奔小康)
中国新报讯(特约记者 尹建国 杨坚 杨磊 刘耀文)农田里,村民在忙碌地翻田耙地;烟地里,烟农在给烟苗施肥除草;果园里,果农在管理新栽的脐橙树……谷雨时节,行走在湖南省新宁县安山乡村,田间地头映入眼帘处处是产业发展的忙碌景象。
近年来,安山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建固本,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牢牢抓住抓党建促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致力粮食生产、油茶、脐橙、烤烟等传统+特色、长期+短期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找准了一条适合乡域实情的发展“好路子”,目前全乡已经形成“山上种油茶,土上种脐橙,田里种烤烟”的产业发展喜人态势,巩固脱贫成效,实现村民稳定增收。
该乡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安山乡域经济繁荣发展,民生事业欣欣向荣,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去年全乡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1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8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先后荣获“湖南省卫生计生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市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乡镇”、“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乡因地制宜找到了一条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对安山产业发展,乡党委书记林顺炳充满信心。
书记林顺炳(中)和乡长许斌(右)在烟田里了察看烟苗长势
大力发展优质稻
以前做单季,现在种双季
“党和政府来帮扶,我们村的贫困帽子早就甩到山那边了。我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我通过土地流转100多亩农田种植双季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小康生活新画卷!”4月15日,新宁县安山乡温塘村支书刘兴海正在早稻秧田管理秧苗,看着成片近10亩的早稻秧苗长势喜人心里乐开了花。
安山乡地处新宁县西北干旱走廊中部,与武冈市相邻,距县城31公里,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全乡辖16个行政村,276个村民小组,人口3.2万余人。
安山乡始终把粮食生产和生猪保供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把生产任务落实到村到人,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广泛宣传。各村创建早稻高产示范片1650亩,完成露石、安山村80亩水稻高产示范监测点和大塘村1500亩优质稻示范点建设,全乡种植水稻8000余亩。
早稻要扩种,秧苗是关键。走进种粮大户刘兴海的连片育秧秧田里,塑料薄膜覆盖的小秧苗长得密密麻麻、青翠欲滴,秧苗长到“两叶一芯”就可以机插下田了。
“种粮效益低,但有了规模,收入自然就上去了!”当前很多农民不看好种粮致富,但刘兴海却有自己的认识,“规模化种粮也能闯出一条致富路。”
刘兴海介绍,在他们村有近20年没种过双季稻了,因为种水稻效益低,村民基本只种一季中稻。随着国家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他便萌生了租地种粮的想法,利用规模种粮来发家致富。去年,他通过土地流转了100多亩水田,今年全部种双季稻,开始摸索种粮致富之路。
、种田大户刘兴海(左)在管理早稻秧苗
刘兴海说,规模化种植就要实施机械化,他购置了播种机、插秧机、抽水机、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一应俱全,基本实现了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这样提高种植采收效率,可以节约大量人力成本以及耕种成本。“仅早稻一项,预计将增收 10多万元。”
“要不是书记给我们提供农机,我这15亩水稻都不知道去哪找人帮我翻耕!”温塘村贫困户李技户感激的说。支书刘兴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带头种植双季稻,并带动10余户贫困户种植双季稻共计60亩,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以及翻耕、收割,其中每户贫困户预计创收12000元。
发展产业,光凭一股子冲劲儿还不行,还得有方法、有策略。过去,贫困群众之所以受穷,不仅在于缺少动力,也在于缺少思路和技术。面对广阔、瞬息万变的市场,单个农户总是吃亏,需要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来带领他们去应对市场。
同时,该乡还大力推动生猪养殖产业的复兴,闲置猪场基本复产,两合村广和生态养殖场为该乡高标准生猪养殖场,员工50%为贫困户,有效解决了当地部分贫困户的就业,目前该养殖场第二期正在施工,二期完工后预计生猪出栏将达12000头。
“当前农民搞农业赶上了好时代,种粮越来越有底气了!”在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多数村民开始搞规模经营、科学种植走上致富路,提前圆了小康梦,成为不离乡、不离土、懂科学、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
大塘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集体产业滞后,全村387户中有120户贫困户。南航湖南分公司扶贫工作队入驻该村后,确立了“产业升级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形成“村集体+贫困户+大户+村民”合作发展模式。发展高山生态水稻、红薯粉、红薯干等系列农产品,把当地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向高质量农业迈进。
烤烟晚稻轮换作
同样田与地,多业多收成
脱贫攻坚,短期靠政策,中期靠就业,长期靠产业。作为深度贫困乡村,安山在兼顾政策的同时,在产业扶贫上因地制宜做起了大文章。
产业进了村,致富有了门;不唱“独角戏”,实现“整体推”;少了“等靠要”,多了“主动富”……如今,在该乡许多贫困村,越来越多变化正在发生,越来越多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洪合村烤烟种养大户文德忠说,去年收入可观,今年争取翻一番。在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下,抓住机会,由之前的贫困户变成了种养大户。去年他种植了10亩烟叶、10余亩水稻和4亩博落回,一家人还喂养了70余头山羊,10头牛,年收入12万余元,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成了村里的种养大户,带领村民们发展种养植业,共同脱贫致富,实现了“启用一个能人、搞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的综合效应。
烟农在烟地里除草
该乡大力宣传烟稻轮作模式,充分提高烟农积极性,以稳定老烟户、发展新烟农的方式,让烟农化被动为主动,从过去的“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 。
今年,车头、滩底、花桥、檀木等4个村依托沙田垅的有利地形优势,打造了千亩烟稻轮作示范基地,各村党员带头发展烟叶,贫困户踊跃参与。
“别小看这烟稻轮作,又防了烟的病害,还能多种一季晚稻,给我创了不少收入。”都匀村贫困户李兵元笑着说。都匀村从18年开始采取烟稻轮作模式,其中5户贫困户种植80余亩,预计今年通过烟稻轮作每户增产增收1-2万元,巩固脱贫成效。
赤矿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流转田地400余亩,预计交烟1000余担,贫困户李锡仇抓住了烤烟发展的势头,今年年初种植烟叶100亩预计今年交烟260担,年底创收30万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安山乡致力于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让贫困户有能力走出困境。
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安山乡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通过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开创具有安山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围绕“山上种油茶,土上种脐橙,田里种烤烟”总体发展思路,目前种植油茶6000余亩,脐橙3000余亩,烟叶1600余亩。
“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我乡开创具有安山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走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高效产业之路,山上种油茶,土上种脐橙,田里种烤烟。全乡上下通过几年的努力,种植油茶6000余亩,脐橙3000余亩,烟叶1600余亩,中药材种植、稻蛙养殖等特色经济产业如火如荼,全乡产业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说起安山的产业发展,乡长许斌感触颇深地说。凭借产业扶贫栽下的“摇钱树”、形成的“聚宝盆”,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群众将甩掉“贫困帽”,踏上小康路。
荒土坡地种脐橙
先栽脱贫树,后收致富果
正是春耕时节,大桥村的贫困户林家维在自家的脐橙山里忙活一整天了,对他来说,山上的20亩脐橙,就是他家的“钱袋子”。如今在安山乡,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像林家维一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当下,无论是大桥村的脐橙基地,还是赤矿村的烟叶基地,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大桥村支两委成立了帝橙脐橙种植合作社,全村125户贫困户全员入社,建设了1700余亩连片脐橙基地,乡、村两级技术员通过实践培训,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发展产业;依托种植大户、合作社、公司等农业经营主体平台,通过贫困户提供劳务,合作社用高于市场价格统一收购的运作模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掀起脐橙新扩的高潮。以洪合村宏馨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油茶种植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大塘、花桥、车头、永兴等村共发展油茶6000余亩,目前产值约500万元,带动了全乡6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巩固提升成效阶段,更是要在精准、精细上做文章,下足“绣花”功夫。为此该乡大力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项目,为贫困户提供特色扶贫项目,建设特色生产基地,着力提高产业覆盖率,夯实稳定脱贫的保障。
大塘村建起高标准脐橙种植基地
走进大塘村,一条条水泥路蜿蜒曲折,村容整洁,一股乡村振兴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村部的旁边是即将竣工的扶贫工厂,而离村部不远的山头就是大塘村新建的150亩高标准脐橙种植基地,今年准备再扩建60亩。据大塘村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介绍,基地去年开始全面种植纽荷尔脐橙,预计明年开始挂果,能实现收入30余万元。“基地在建设运行中重点雇佣当地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雇佣,实现年雇佣村民2000余人次,年支付用工劳务费40余万元,稳定务工农户户均实现增收1—2万元。” 大塘村脐橙种植基地只是安山乡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乡除了以脐橙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的主导产业外,还大力培植发展中药材以及稻蛙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养、保底收购、共建基地、入企打工等多种形式,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
产业强起来,脱贫实起来。安山把产业扶贫作为保证脱贫质量的根本之策,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通过加大到户产业政策实施力度、创新实施利益联结机制等,走出了一条接地气、见实效、暖民心的产业脱贫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