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宁夏盐池:一张“黄羊皮”变成“绿羊皮”

2020
05/20
08:25
光明日报客户端
分享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这是老一辈盐池人对当地生存环境的形象描述。从地图上看,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像一张展开的羊皮。过去,盐池县曾被成片的沙漠覆盖,小块“绿色”被大片“黄色”包围,仿佛一张“黄羊皮”。

5月16日,记者来到盐池县青山乡猫头梁生态治理区,树苗、野花在风中摇曳多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经过多年的努力,“黄羊皮”终于变成了“绿羊皮”,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盐池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8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100毫米以上。“上世纪80年代,全县沙化面积500多万亩,严重沙化面积200多万亩,75%的人口和耕地都处在沙区。”青山乡副乡长党惠波说,恶劣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了百姓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安全,这里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盐池县历届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抓治沙就是抓生存”的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总体思路,带领全县人民,克服立地条件差、水资源缺乏等不利条件,依托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退化草原修复等国家重点项目,持续推进防沙治沙、造林种草、封山(沙)育林等生态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我们盐池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羊,传统的粗放式散养导致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一条鞭子一条狗,漫天遍野走一走’的养羊模式已不能适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党惠波说,为了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他们鼓励群众“把草当粮种”,大力发展草产业。以林补饲、以草助畜的模式,有效缓解了滩羊养殖饲草供应与禁牧舍饲之间的矛盾,全县滩羊饲养量由禁牧前的80万只增长到现在的315万只,确保了全县滩羊产业可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据了解,盐池县选聘就业困难和无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护草员。通过实施选聘护林员政策,既保护了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又大幅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收入,形成了“重生态、护好林、增收入”的全民生态保护氛围,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扶持效果。

陈有强是猫头梁生态治理区二道湖区域护林员,同时也是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以前种地,只能勉强养活一家老小,一年到头也存不上一分钱。“从去年开始当护林员,一年能赚1万块钱,现在收入稳定,比以前强多了。”陈有强说。

据了解,如今盐池县林木保存面积达325万亩,天然草原面积达830万亩,严重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100亩以上的明沙丘彻底消除,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综合盖度分别达到21.8%和57.87%,均高于宁夏平均水平,真正实现了“由黄变绿”“人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成为宁夏东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通讯员 张乐楠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宁夏中卫市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农民获得感
下一篇:四川阆中:果农有困难 大家来帮忙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