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贵州讯(蔡兴文 记者 罗茜 刘鹏飞 摄影报道)现今,家住台江县台盘乡棉花村的王堂峰时不时的还进山去割草,不过,和他小时候不一样的是,以前割草是为喂牛,如今割草,却是在喂蚂蚱。
(在大棚子里捕捉蚂蚱)
王堂峰出生于1979年,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去年,他有感于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又获知村里目前发展得不错,就决定回来考察。
村里发展得不错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其次,王堂峰所在的棉花村是凯里供电局的脱贫攻坚帮扶点之一,该局的帮扶工作组进村之后,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成立了合作社,走起了产业发展之路,村里由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到这些情况,王堂峰心痒痒的。
最后,在凯里供电局驻棉花村第一书记曾庆波的鼓励之下,王堂峰搞起了蚂蚱养殖。他先筹集资金,在自家地里建了三个大棚,然后从黄平引种——就这样,王堂峰的蚂蚱养殖项目正式开工了。
众所周知,自然生长的蚂蚱在庄稼地飞来飞去,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些小家伙们很好养。“其实不养不知道,养了才发现这是一个技术活。”王堂峰说。
(养殖的蚂蚱)
必须保持大棚的温度在35度以上,最高不超过60度,低了或者是高了,它们就都得死去。
所以每天控制好大棚的温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还有,大棚在保持温度时,也不能潮湿,否则,也会威胁到小家伙们的生命安全。
蚂蚱主要食草料,王堂峰种有专门的草料,但有时也进山去割草。其实,在广大的乡村,青草遍地为何偏偏往山里走。
王堂峰说,蚂蚱这小东西,吃草很讲究,必须干净,不得有任何的农药残留,所以,田边的草料,是不能够给它们食用的,否则会要了它们的命。
此外,从山里割来的草料,不能潮湿,要不然蚂蚱们吃了会拉稀,那最终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也不能太干,草料太干,会导致蚂蚱便秘,结果也可想而知了。“要做到不潮湿不干枯,必须得好好的把握,大有学问。”王堂峰说。
王堂峰的蚂蚱养殖项目去年下半年起步,到今年6月份,卖出去了500多斤,每斤售价都是60元,产品进入凯里、台江的餐馆,供不应求。
这头一笔买卖,让王堂峰找回了一半的投资。
据了解,蚂蚱每隔2个月就可出笼一批,2020年的第二批,就在近期可以出笼。当然,只能卖掉它们的70%,须留下30%产卵繁殖。
蚂蚱养殖每年从5月份起步,到10月份结束,可以出笼4批。第二批出售完毕,王堂峰就完全找回了投资,接下来的两批,真金白银就流向自己的“钱袋子”了……想起这些,王堂峰笑得合不拢嘴。
致富不忘乡亲,王堂峰还吸收本村三名贫困村民到自己的蚂蚱项目基地干活,不过因为活路不多,他每天开给这些村民的工资是200多元,比其他项目的产业工人的工资高出一倍多。
据了解,凯里供电局在台江县台盘乡有四个帮扶点村,除了前述的棉花村,还有阳芳村、红光村、龙潭村。该局的派驻干部扶真贫,真扶贫,带领当地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脱贫攻坚战役不但取得了新的突破。
比如在2017年,凯里供电局在中组部帮扶台江的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在阳芳村流转土地40亩推行“五彩米”种植,结果喜获成功,每斤“五彩米”均以30元左右的价格售出,产品供不应求。
(五彩米风光)
此外,“五彩米”种植还拉动了阳芳村文化旅游发展,比如在2019年,前来阳芳旅游观光的游客,就有2万多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聚焦毕节 :万山挡不住 蹚出脱贫路
下一篇:休宁县陈霞乡:就业扶贫拓宽增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