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贵州讯(记者 刘延平)天越来越冷,室外的温度四至五度,山腰间,落有腐叶的草坡上,走起来滑滑的,容易摔倒。
11月25日中午刚过,中国新报记者一行来到了“啊!里山!先生世界《讲学堂》中国•庙林讲学点”,该讲学点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庙林村一个叫三层岩的顶峰。
虽然是第三次抵达庙林,而来到三层岩则是第二回,记得去年第一次与“啊!里山!先生”来这里时,三层岩下有一个姓万的小伙在此养黑金猪,也不知如今发展得如何了?
第一次抵达庙林,是“啊!里山!先生”听“时代楷模”黄大发介绍,庙林村民在修一条红色公路,这条公路是古盐道,通过的地方红军长征时从此路过,多年前黄大发从团结村去遵义时也多次走过,修路资金有点欠缺,“啊!里山!先生”当即捐款二万元资助修路。
这次抵达庙林,85岁的黄大发没有与中国新报记者一行来到庙林,而是正在北京接受党中央和国务院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
当然了,这次来庙林的老人是有的,她叫王学梅,过几天就到她的八十岁生日了,年轻时候,王学梅老人当了二十多年的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沙土镇沙土街道村支书,有48年党龄的她,如今居住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仍然身体硬朗,乐善好施,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
与老支书王学梅一起的,这次是庙林村第一书记邓明松,不惑之年的他,非常关心庙林的发展,尤其是庙林的旅游业。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用这句话来概括这次的爬山之行,那是实在太贴切不过了。
湿湿的草面,稀松的腐叶,迎面满坡的灌木丛,六十来度的山坡,别说是耄耋之年的女老人,就是年轻力壮的小伙,也得小心加小心。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受此影响,既然都抵达山腰间了,这次前来的人们,怎会错过这一登顶的难得机会。
“出发,上……”随着邓明松书记的声音,一行人开始爬山了。
起初,在较为平坦的地方,王学梅老人是自己走,稍陡处,她还是拉着树枝坚持自己爬。
到后来,确实遇到了比较危险的地方,一行人便手拉手的,奋力往上攀登……
十多分钟后,大家终于爬到了山顶,灌木丛林中,一边是悬崖峭壁,往下看,山脚有一条清澈的河流,山顶上,一个崭新的亭子耸立眼前,这就是中国新报记者此行的目的地——“啊!里山!先生世界《讲学堂》中国•庙林讲学点”。
尽管大伙一个个还处在气喘嘘嘘中,但大家早已高兴得手舞足跳:拍照的拍照,摄像的摄像,休息的休息……
这里山上全是灌木,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二万个,空气出奇的清新,耳朵里是山风发出的嗡嗡声,简直恍如人间仙境。
在亭子内拍照、摄像、交谈、讲学等忙乎个把小时后,一行人下得山来,到万姓小伙的黑金猪养殖场中落坐,一聊才知:养殖场已经有了好效益,如今已有400多头小猪,八十来头不同规格的大猪,以及8头母猪,而且场内还急着需要增加两位养殖工人。邓明松书记当即表态立即帮助寻找。
再聊后终于明白,原来:山顶的亭子是由“啊!里山!先生”捐资修建的,以便于他以后前来这里讲学,因此亭子上写着“啊!里山!先生世界《讲学堂》中国•庙林讲学点”,其附属的设施,则由养殖场万姓小伙个人自愿出力配合完成。
“啊!里山!先生”是何许人也?他干过什么?他还想做些啥?他对中国新报记者说:“啊!里山!先生”首先是大山里的汉子,后来成了大山里的人民,再后来,前往世界各国的次数多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了。
据中国新报记者了解,“啊!里山!先生”以前是一个大胡子,1999年开始修路收费还贷,这从一定意义上说,“啊!里山!先生”可算中国公路修建BOT模式的创始人……(未完待续,请看下期《走进“啊!里山!先生”②》)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