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千年矾山新“蝶变”

2020
11/27
15:00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记者 唐海林)釜顶山是庐江第三高峰,它横旦于庐江南方,这座有古矾、古金银矿遗址的山脉,像一顶金冠戴在矾山顶上,这矾山坐标,让有着“千年矾都”美誉的古镇熠熠生辉。

 

       

 

        因矾而生、因矾而兴,安徽省庐江县矾山镇,矾山从唐朝开始就盛产明矾。著名的矾山老街沿山坡而建,街面由青石板铺就,在石板上有深深的辙印,深足有3厘米,见证了矾山1400多年荣辱沉浮。徜徉千年矾都,走进每一条街巷,弥足珍贵的矾工业遗址,石墙,青灰砖的老房子,还有砖雕、木制镂空的雕花的窗棂,让从自然美中迸发出来的矾山,增添了些许让人着迷的历史人文底蕴。

 

        身披万亩竹海的翠衣,“她”像一道玉树临风的屏障,又似一抹摊开的水墨,让矾山格外生动、气度非凡。

 

       千年矾都的“非矾”之路:“老”了的矾山,矿业大镇自2001年庐江矾矿宣布停产,之后历经破产与改制工作结束后。如今的矾山,已摘掉工业污染的帽子,转而向保护、挖掘和展示工业文化遗产,向着绿色发展的新目标蝶变。

 

   

 

       东边釜顶山,西边黄山寨。自矾矿转型,千年矾都风光不再。山场无人问津,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正是因为落后,那时候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广袤的大地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孺和孩子等“老弱残兵”。由向外“跑”到“走回来”,2016年,矾山镇东明村村民黄波返乡创业,从事特色经济鱼类养殖,在失败、总结、外出学习技术和精心摸索后,终于将这一来自美国的鸭嘴鱼养殖成功。

 

       2018年底,他的鸭嘴鱼成鱼出塘1万多公斤,塘头价达到每公斤96元,当年创下产值90余万元。2018年12月黄波成立了庐江县矾山镇盛世硒梅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此,这位与鸭嘴鱼结下不解之缘的新农人事业越做越大,目前,黄波一共流转了30多亩山间梯田,建起5个标准化养殖场。流转加务工就业这一块,黄波的合作社一年能给东明村的老百姓带来将近80万元的收入。

 

      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今,黄波以亩产收入超过4万元的示范效应,同时还带动了周边乡亲们增收致富。

 

       蓝盈盈的天,清粼粼的河。砖桥村常青家庭农场2014年6月成立,这家以种植、销售经果林、水稻、水产养殖等农产品为主,在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2016年常青家庭农场与砖桥村签订了蔬菜大棚租赁合同,每年给与一定的租金。县审计局、供销社还先后投入15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到该农场从事水产养殖,获取相应分红。同时该农场积极带动周边贫困户实现务工就业,用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发挥经营主体带动作用。

 

       近年来,矾山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持续推进现代农业“510”产业提升工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新建稻虾综合种养900亩、富硒蓝莓530亩、青梅700亩、鸭嘴鱼养殖150亩、黄蜀葵340亩,茶园435亩,土鸡养殖20万只等,2019年12月,“庐江矾山土鸡”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3月,石峡村还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正是许多像黄波一样励志回乡创业的青年,这些“新鲜血液”加速了锦绣矾山的变迁。

 

        仰望万亩竹海,回眸“蟹形”蝶变。被1.2万亩竹海包围的石峡村,曾守着2249 亩田地,16000余亩绿水青山的山林,然而,多少年,这种美丽却“养在深闺无人识”。2019年5月,镇、村两级力量“下沉”一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出了“党建引领+”基层人居治理的新路子。去年5月份施工,历时4个月鏖战,一条长约3000km的水泥路,蜿蜒凸现在石峡村。铺好路,2019年9月矾山镇投入200多万,改善蟹形村人居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让无人搭理的小山村成为游客首选地,村民幸福感倍增。

 

       “水泥路通了,泊油路也修到家门口,刮风下雨脚上再也沾不到泥巴。”74岁的村民程章逢人就说。

 

        山村巨变,美景如画。神奇的矾山,变化的不仅是外表,村民张奎说:“现在大家都养成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家里也收拾得比以前更干净了。”大山深处新建旅游大巴停车位和公共阅读空间,蟹形村的变迁只是魅力矾山蝶变的一个美丽缩影。

 

        走向诗和远方,“结合境内万亩竹海资源,我们准备打造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更多城里人过来旅游、研学,带动村民致富。”矾山镇党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贵州将对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通行费优惠一年
下一篇:阳家墩,一个村庄的变迁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