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贵州讯(杨华 记者 罗茜 摄影报道)近年,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搭建“互联网+生态监测”智慧平台,实现了野生动物监测的数字化、远程化、智慧化,先后监测到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野生动物13种,“三有”野生动物5种,为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先进的监测设备)
“一只体态饱满的黑熊小心翼翼地从监测镜头前走过,不时回头观望,显得特别警惕……”这是2019年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时,利用生态监测系统再次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的影像。
(监测到的黑熊)
据介绍,该区发现的黑熊属于亚洲黑熊,具有头圆、耳大、眼小等特点,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等国家和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黑熊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的活动范围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还有阔叶针叶混交林,这些森林都是它的生活区域,黑熊的嗅觉听觉比较灵敏”。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科科长余永富说。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地跨雷山和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栖息着大量珍稀野生动物。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面积从2006年的62.84万亩增加到65.38万亩,森林覆盖率也从2006年的88.76%增加到了目前的92.34%。
(监测到的其他野生保护动物)
自2018年以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投入400余万元,用于生态监测系统的大数据建设,已采购红外相机200余台,远程监测设备12台,组成保护区生态监测智慧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积极探索生态监测的远程化、数据化、智慧化的新模式。通过在保护区内设置监测点和20条监测线路,实现了全天候远程实时监测,大幅度提高提升了科研监测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快了林业信息化步伐,将雷公山建成“全州唯一,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的智慧保护区。
“搭建雷公山保护区生态监测系统平台,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监测方式,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野生动物活动更加真实,数据更加精确,影像资料更加丰富,为该区科学保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该区管理局信息中心负责人王泽文说道。
(监测到的其他野生保护动物)
目前,保护区内已监测收集到各类野生动物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1000余份,其中兽类13种、鸟类1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颈长尾雉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猕猴、红腹锦鸡等12种,毛冠鹿,野猪等三有动物5种。
“此外,该区管理局还拓展监测对象,对保护区的秃衫、楠木、雷公山杜鹃等重点保护植物群落进行重点监测,实时监测秃衫、楠木等珍稀植物资源的生长、病虫害、人为活动等情况,为科学保护、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息中心负责人王泽文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冒名入职17年遭解雇,是员工失信还是单位失察
下一篇:“沙海”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