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奇特的陕州“地下四合院”

2020
12/12
10:33
新华网
分享

  12月10日,游人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的陕州地坑院参观。

“闻声不见人、入户不见门、车从房上过、人在土炕睡”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的写照。地坑院又称“地下四合院”,是豫西山区一种“平地挖坑,四壁凿窑”的独特民居形式,建筑曲径通幽,别具匠心。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陕州区尚存近万座地坑院,近年来当地政府陆续对100多座地坑院进行修复性建设,并集中开发建设地坑院核心游览区域,已建成多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和增收。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12月10日,游人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的陕州地坑院参观(无人机照片)。

“闻声不见人、入户不见门、车从房上过、人在土炕睡”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的写照。地坑院又称“地下四合院”,是豫西山区一种“平地挖坑,四壁凿窑”的独特民居形式,建筑曲径通幽,别具匠心。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陕州区尚存近万座地坑院,近年来当地政府陆续对100多座地坑院进行修复性建设,并集中开发建设地坑院核心游览区域,已建成多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和增收。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12月10日,游人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的陕州地坑院参观(无人机照片)。

“闻声不见人、入户不见门、车从房上过、人在土炕睡”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的写照。地坑院又称“地下四合院”,是豫西山区一种“平地挖坑,四壁凿窑”的独特民居形式,建筑曲径通幽,别具匠心。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陕州区尚存近万座地坑院,近年来当地政府陆续对100多座地坑院进行修复性建设,并集中开发建设地坑院核心游览区域,已建成多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和增收。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12月10日,游人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的陕州地坑院参观。

“闻声不见人、入户不见门、车从房上过、人在土炕睡”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的写照。地坑院又称“地下四合院”,是豫西山区一种“平地挖坑,四壁凿窑”的独特民居形式,建筑曲径通幽,别具匠心。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陕州区尚存近万座地坑院,近年来当地政府陆续对100多座地坑院进行修复性建设,并集中开发建设地坑院核心游览区域,已建成多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和增收。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这是12月10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拍摄的“地下四合院”(前)与居民新居(图右上方)(无人机照片)。这里原先均为当地群众的老住宅,政府将居民搬迁至地上的新居,对地坑院统一修复,成为别具一格的乡村旅游点陕州地坑院。

“闻声不见人、入户不见门、车从房上过、人在土炕睡”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的写照。地坑院又称“地下四合院”,是豫西山区一种“平地挖坑,四壁凿窑”的独特民居形式,建筑曲径通幽,别具匠心。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陕州区尚存近万座地坑院,近年来当地政府陆续对100多座地坑院进行修复性建设,并集中开发建设地坑院核心游览区域,已建成多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和增收。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威尔曼董事长孙明杰获民革中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下一篇:云南怒江:东西部扶贫协作 异地搬迁群众的新生活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