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29日电(记者张晓龙、周晔)新疆东天山考古队近日公布发掘成果: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遗址的中心部位,发现一座距今约3300年的大型房址。这是目前东天山地区发掘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单体建筑遗迹。
考古队负责人之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系副主任任萌介绍,房址在公元前约1300年到公元前约900年有过两次使用,结构基本没有改变,东西长约45米,南北宽约40米,有多道内外墙体和10余个房间,各房之间由多个门道相连,“复杂的结构,巨大的面积,距离北面的巴里坤湖仅800米,我们称它为‘豪华湖景房’。”
发掘表明,公元前约900年至公元前约800年,房址第三次使用时,原本的墙体被填埋起来变成土丘,土丘顶部修了人工平台,平台上发现一些原地摆放的碎裂陶器、灶址、大麦和用火痕迹。考古队推测当时的房屋不再是有着高大墙体的房子,而是在人工平台上搭建的帐篷。
考古队还发现,在人工平台废弃后,房址区似乎再无人居住,但依然有人类活动痕迹,就近发现了10余座公元前约800年至公元前约400年的墓葬,具有比较浓厚的游牧化特征。
考古队和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合作,对巴里坤湖面变迁进行研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前,巴里坤湖水位远高于今天,当地气候呈现出相对暖湿的特征。其后,湖水开始退位,气候变得干凉,草原耐旱植物相应大量出现。
“很可能在这种气候变化过程中,原有的定居农业、畜牧业生活无以为继,当地人由集群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分散的、游牧的生活方式。”任萌表示,对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进行深入研究,将对了解游牧经济起源等一些重大问题提供有益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