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 人这一生,总有些事情必须要去做,总有一些人值得你去做。
中国新报讯(记者 司马莲池)“在湖北黄冈战‘疫’的55天,我们带着责任而去,不负使命而归。这次我能有幸回到湖北与众多同行及家乡人民共同战‘疫’,是我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光。”
2020年4月28日,春和景明。政协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张朋飞在该区政协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直接地来了个开场白。
而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随着朋飞不断还原此次逆行执甲的诸多感人桥段以及他本人丰厚的人生心路体会历程,我终于明白,他说指的“荣耀”,不仅来自于一位执业医师“悬壶济世”的情怀,也有政协委员的使命和担当,更有对生他养他的家乡父老及荆楚大地的一份深情与厚爱……
回乡战‘疫’ 我瞒着同在湖北的父母
“我是湖北孝感人,在武汉读的大学。武汉这座城市给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记者了解到,2007年大学毕业后,朋飞就和妻子一道到湖南邵阳工作并结婚生子,至今已有13个年头,湖南邵阳,是他的第二家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从新闻中得知了家乡湖北正成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也从大学同学微信群了解到当时武汉疫情的严峻形势。”朋飞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湖北人,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我多希望能发挥自己专长,回到家乡抗‘疫’一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月27日,大年初三。随着湖南医护届紧急驰援湖北抗‘疫’征集令的再度发出,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积极响应号召并决定成立由3名医生、1名院感人员、8名护士组成的团队驰援湖北。朋飞毫不犹豫递交了申请,并遂愿成为其中一员。
“我是瞒着同在湖北的父母回湖北的。”朋飞告诉记者,2019年12月底,朋飞亲妹家有喜事,他妈妈带着他的小儿子去到了湖北老家,疫情发生后他们暂时不能返回邵阳。“我只能与妻子约好,不要将我去家乡湖北支援的事情告诉正在湖北的父母和其他亲友,免得他们担心。”
而实际上,当湖南卫视在长沙火车站采访并播出这批逆行执甲者们时,朋飞带着口罩的面容还是被他在湖南的亲友认了出来。“我不得不叮嘱他们不要将消息透露给我爸妈。”
“1月28日(大年初四)晚23时左右,我们到达黄冈。”朋飞仔细回忆。经过3天的紧张培训后,1月31日晚,医疗队开始正式接手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南一西六病区110张病床。
“2月1日,我第一天上班,接受黄冈本地医务人员的培训,熟悉病例系统的操作以及书写各项纪录。接班的时候病房里已入住了50余名患者,从清洁区穿好防护装备走入隔离病房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我的心在那一刹那还是揪了起来:一下子就来了10多个病人,还有很多病人正从其他院区准备转过来;医生不停的拿着对讲机向病房外面交代着病人情况;有护士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奔跑着,气喘吁吁;有患者给亲人打电话报平安,还有120紧急送来危重症患者……我知道,我在家乡湖北的战斗开始了。”
虽然这一切都已成了过去,但回忆至此,朋飞仍心潮澎湃。
“我是8:30进入的隔离病房,到我从病房出来时已经是下午15时30分,等我处理完病例已经到了16时,本来时14时下班的,硬时拖到了这个时候。在这七个小时里,在听不清、看不见、全身湿透的情况下询问病史、查房,将新病人的信息写好,贴在隔离病房的玻璃上;查房处理老病人;不断地回复病人关于自身病情的询问;甚至在没有铃的情况下,替病人叫护士换药;以至于后来,当护士们累的走不动了,我们还得帮她们换药……”
朋飞话至此处,扭头避开了我的目光。我明白,他是不想让我看到他眼中分明噙满的粼粼泪水。整整七个小时戴着N95口罩,穿着防护服,没有吃喝也没有上厕所,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苦与累,只有切身体会过的人才能真正感觉得到……
虽难虽累 但心中一直温暖
“第一次到隔离病房开展工作时很紧张,虽然经过多次反复练习,但挑战还是不少。穿隔离衣、防护服、戴护目镜,确定全身包裹其中、没有问题后,才进入隔离病房。由于隔离服、防护服不透气,不到一会,就觉得呼吸困难,衣服湿透了、护目镜起雾了,视野变小了,听力也明显下降了。”彼此闭目沉默了几分钟后,朋飞再次拉开了话匣子。
“询问患者病史的时候,需要很大声;而且一些患者说的是黄冈方言,不容易听懂,我只能反复询问。走路不能太快,怕防护服扯动使面部皮肤裸露在外。记录患者病情时,戴着手套也远不如平时灵活。”朋飞告诉记者,抗‘疫’一线的特殊性,他们的工作效率不及平时的五分之一。
“工作期间的吃和睡,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朋飞告诉记者,吃饭是唯一需要取下口罩的时候,虽说是在清洁区,但是取下口罩意味着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相关的新闻报道所采集的抗‘疫’一线图片和视频显示,广大医护人员值夜班的时候,疲惫时只能坐着休息或靠着椅子打会盹。“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呼吸困难、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夜里特别冷,让人觉得特别漫长。”
“但我的心却一直温暖着,有为家乡湖北战斗的情愫,也有黄冈医护人员和患者给予的感动。”朋飞侃侃而谈,“我记得刚到黄冈时,防护物资还比较缺乏,但当地医护人员省出隔离衣给我们用;当我们的护士戴着双层手套打针不方便时,患者会轻轻地说:别急,慢慢来……”
每位患者都是亲人 我不会忘记
“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我对两名病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个是9岁的男孩小小(化名)。”朋飞告诉记者。
“小小是2月5日进的医院。”朋飞与记者交流,“小小很懂事,在病房里从不吵闹。每次我们去查房,他都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我们,询问他病情时也回答得有条不紊。懂事的他,不仅让我们医护人员很心疼,同一病房的其他患者也比较照顾他。住院期间,小小都会关心地问他爷爷的情况。原来他的爷爷、奶奶都确诊为新冠肺炎,爷爷发热、咳嗽症状明显,一度病情危急。”朋飞告诉记者。
经过了解得知,小小的爸爸是一名警察,一直坚守在一线;他的妈妈是一名护士,同样奋战在抗疫前线。
“小小的爸爸后来加了我的微信,每天都会发信息询问家人的情况。每当此时,这个坚强和幸福的家庭,都会让我心潮起伏,有感动,也有敬佩!最让我开心的是,经过精细调整诊疗方案和医护人员的努力,小小的爷爷、奶奶病情逐渐稳定,后来治愈出院了。小小经过治疗,他在我们病房住了10天后也治愈出院了。”
“还有一位老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觉得自己抗不过去了,拒绝吃东西、输液,并写好了遗嘱藏在床头柜里。”朋飞说,他和同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医者仁心,朋飞和他的同事们于是从病房外给老人带了新鲜水果、营养品,轮流劝他吃饭,并联系家属每天给他打电话,鼓励他好好配合治疗、要好好活下去。渐渐地,老人同意吃饭,并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也逐渐好转。
“后来,老人快要出院时,他拿出遗嘱给我们医生看,然后撕掉了,转而为我们写了封感谢信。我们便把感谢信贴在走廊的墙上,告诉住院患者这封信背后的故事,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再后来,墙上的感谢信逐渐多了起来,都是一些感谢和祝福的话语。”故事讲到这儿,朋飞爽朗的笑了,语气中并带着孩子般受奖的天真味。
“还有很多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过也让我们揪心过。”朋飞告诉记者,“3月17日,我们负责的病区患者即将清零。那晚,我值了在黄冈的最后一个夜班,一份一份整理好病例,我就像在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第二天早上,我和另外一名医生到病房里一一询问患者的情况,并叮嘱今后的注意事项,向他们道别。当最后我们整理了病房,望着整洁、干净、空荡的病房,我生发了很多感慨:从刚来时的紧张不安,到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所有的努力都值得啊。”
“人,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最多的人!”当记者聊及今生最令其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时,朋飞脱口而出。
“回湖南那天,在道路两旁送别的黄冈人民,让我数度落泪!太多太多的人了,那场景,那画面……大家虽然都戴着口罩,但我能感受到那种热情。小小和家人也来送我了,但是现场人太多了,我无法找到到他们,后来是在微信上看到他们拍的我们大巴车离开的镜头才知道……”朋飞再度哽咽。
“在黄冈的55天里,没有一天睡过好觉,没有一天不是在单调、紧张中度过。”固定的狭小的活动范围,出了房门就必须戴口罩,到处贴的消毒的警示,所有的一切都提示必须小心谨慎。
“我也常常回想在黄冈的55天里,挂念那些我们曾经救治过的患者,我都还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来。”朋飞告诉记者,在黄冈的55天里,虽然紧瞒近在咫尺的父母已回湖北老家驰援战‘疫’,但其父母似乎有所觉察,数次询问朋飞是不是回湖北来了,他想说是,但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住院患者即将清零前夕,我终于忍不住和父母接通了视频。视频里,父母说其实早就猜到了,也是怕我工作分心,不敢一直追问我,但作为父母,为我感到自豪,同时又为我担心,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平平安安的啊?”
“白衣执甲,逆行‘疫’区,需要的不仅只有一腔热血哦。”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委婉地提了一个最实质的问题。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在回湖北的时候,我就将我所有的密码告诉了我的妻子,也做好了万一感染甚至牺牲的准备。我是湖北人,是一个执业医师,也是一名政协委员。人这一生,总有些事情必须要去做,总有一些人值得你去做。”朋飞如是回答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