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走进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2020
08/05
00:22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通讯员 王亚军 冯建龙 本报特约记者 贺文生)“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雁门关景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在3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雁门关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古代中国北境著名的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点,雁门关见证了民族融合的艰辛历程;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千古商道,雁门关成就了晋商的辉煌。

 

 

        雁门关景区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存为主要景观资源的文化旅游区,景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历史建筑遗存,形成了苍凉、凝重、雄浑、大气的边关特色旅游资源,展现了这座历史名关的兴衰历程。

 

1.历代名人壁

 

 

        历史名人壁位于雁门关景区明月楼广场,是一堵长63米、高28米的浮雕墙。浮雕中有战国时期镇守雁门关的大将李牧,汉高祖刘邦,以及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汉朝名将。王昭君出雁门关与匈奴和亲,郭子仪出雁门平定安史之乱,薛仁贵镇守雁门防御突厥人,宋代杨家将守关防御契丹人,明代重修雁门关阻止瓦剌南下,真可谓“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

 

2.杨家将群雕像

 

 

        名人壁对面的关桥两侧是24位杨家将人物塑像,均为4.5米高的花岗岩石雕,这些人物雕像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杨家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西侧是11位杨家男将,东侧是13位杨家女将,这些雕像向人们诉说着杨家将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的久远历史。

 

3.边贸街

 

 

        边贸街是由70多间仿明代建筑所构成,这里主要展示具有雁门关地区特色的手工艺制品和纪念品,同时也再现了当年边关贸易的盛况,是一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情街。街的尽头还有一座牌坊,牌坊正中的额坊是“通南江”三个字,表示经过雁门关就可以通达大江南北。

 

4.天险门

 

 

        天险门是关楼南侧之门,东西向,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座砖券,高12.5米,其主体建筑为明代所筑,残缺部分已于2010年恢复。天险门门洞上方额匾书刻“天险”二字,“天险”的天字据传也为武则天所创。上面是个草字头,中间是田地的“田”字,下面是大动干戈的“戈”字,表示马有草,田里有粮食,还有武器,就能拥有天下。右边是明正德八年《新修雁门关东西二楼记》石碑。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这些清晰的车辙印向世人诉说着600多年来雁门关辉煌的过往,可以想象到当年雁门关上繁忙运输的景象。

 

5.碑林

 

 

        在历史发展和社会更迭的进程中,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雁门关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文化、边关文化特色,同时还集聚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在雁门关留下了千古名篇。唐代李白、卢照邻,北宋司马光、范仲淹,金代元好问,明代顾炎武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雁门关登临吟咏。在雁塔之下, 现有石碑200多通,呈七层阶梯状分布,一块块石碑在城墙绵延起伏的衬托下,整齐醒目。碑文精选历代名人咏诵雁门关的诗文,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所书写。

 

6.镇边祠

 

 

        镇边祠是明正德六年,为纪念战国时期赵国的守关大将李牧而建立的武安君庙,又称李牧祠,后改名为护国镇边祠,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

 

7.阜戈寨民俗村

 

 

        阜戈寨民俗村就建在阜家坪村,其历史上是过关贸易的货物集散地,也是南来北往的商队吃饭休整的地方,在战争时期也曾是雁门关守军的后勤保障供给基地。现已建成具有浓厚边塞民俗风格的民俗村,占地面积12亩。通过古代传统作坊的形式,展示和再现了豆腐坊、打铁铺、石磨坊等传统民间生产工艺。

 

8.古关道

 

 

        古关道是明朝关道遗址,明代的雁门关是山西三关之首,是明廷防御瓦剌、鞑靼南下的重要屏障。“隆庆议和”之前,即明代中前期,明军与草原部落在雁门关发生大小战事百余次,几乎消失的明关道承载的是明与元残余势力二百年的军事碰撞史。进入清代后,随着雁门关军事防御作用的减弱,商业贸易迅速发展,雁门关道成了专门的“商道”。特别是在山西商人的推动下,雁门关道成为“茶叶之路”的重要一段,既是成就晋商辉煌的一条商路,也是山西人走西口(杀虎口)或走东口(张家口)的必经通道。深深的车辙印上,记录了晋商的辉煌,也见证了“走西口”的辛酸。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新宁:致力打造亚洲温泉度假新地标
下一篇:延安:乡村旅游里的振兴路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