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朝花夕拾丨灶堂

2020
02/22
13:38
中国新报
分享

 

文/胡扬平

 

        1      

 

        儿时的记忆渐行渐远,但那简陋极致的灶堂却始终萦绕在心!

 

        老父亲生在民国,他们兄弟姐妹十个,老父亲最小,6岁时,爷爷去世了,老奶奶没办法,把家产分了,带着我父亲在山脚边搭了半间漏雨的土坯房。

 

        老父亲是个铮铮汉子,没机会上学,但家中能干的事毫不含糊,后来,他靠自己的勤奋,在那半间土坯房边又加了半间!

 

        因为老父亲为人厚道,肯干事,能吃苦,经人介绍,小老父亲十几岁的老娘也来到了这土坯房,后来也就有了哥、我及小妹。

 

       

 

        土坯房里,有我最深的记忆 !灶堂就是三块土坯砖摆成三角形,上面架一口半缺的铁锅!没有板凳!几个土砖就是凳子!这特制的凳子容易弄脏裤子,所以上面加了坐垫一一几把稻草扎成的小圆盘。

 

        那时粮食奇缺!红薯、玉米都是救命稻草!皮包骨头的我们,一大早起来就立马去灶堂看看,都期待着老父亲或老母亲前天晚上在灶堂里埋下一两个红薯。如果有两个烤红薯,那就是最好的享受……

 

        日子在父母的期待中、拼搏中,在我们饿着肚子、冬日里赤着脚走入课堂的苦水中慢慢流淌。

 

        2

 

        直到农村土地承包制后,日子才有所好转,那时老百姓的积极性很高,我们都有了奔头。也从那时起我们才开始真正告别“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年代。

 

        衣食问题解决了,但年轻人的出路呢?父母一直为自己没文化而叹息,但他们心中一直很尊重老师那样的文化人。所以他们宁肯自己累死累活,也尽量让我们少做事情,要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起码,多读点书,当个民办老师,也比我们强!”这是父母的期待!

 

 

        同时,他们一直在积攒着一分一厘,一直在做着建造新房的梦。后来在亲朋戚友的帮助下,新房盖好了!这新房其实也很简陋,前面是三间低矮的木房,架子是木料的,墙壁大部分是用竹子及木棍或晒谷用的破烂了的竹席夹起来的。

 

        木房后配了厨房,那是父亲自己用责任田里的泥土踩出来的土砖垒成的。灶台也用土砖砌的,灶堂里也换上了一条低矮的长条凳。尽管一切都很简陋,但毕竟叫做有房子了。在我们这乡村,有了房子才会有媒婆上门来介绍对象。

 

        3

 

        高考结束了,我们兄弟俩都名落孙山。回到村里后,我们都像做了贼似的低着头,因为只要一抬头,就会看到一张张幸灾乐祸的抑或鄙夷的脸!老父亲老母亲被讥讽的言语刺透了心!呆呆的坐在灶堂的小板凳上,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这时的我才真正理解那个叫“向隅而泣"的成语!

 

       

 

        家里的气氛很沉闷。我们知道父母压力山大,既想培养我们走出“农门”,又想尽快还清建房时借的钱和与别人调换的工。还有小妹,为了我们兄弟俩读书,她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她在家干活是一把好手,她自己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她把采茶、砍柴、打猪草卖到的钱都如数上交给父母,基本上都作为我们的学费用了。我们再没脸面提出复读的事。于是兄弟俩横下心来努力干活,好好挣钱!

 

        当时还没有“南下大军”,我们就在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就贩木炭、砍柴卖,也烧过红砖卖,还卖过冰棍,替人打过零工……因为个子小,又没经验,劳作起来很是辛苦,但又不能说出来,谁叫自己不争气考不上大学呢?哥比我更辛苦!因为他是老大,他要作出表率,他还要照顾我们。譬如上山砍柴,他总是先帮我捆好,让我先走,他再捆好自己的,再来追我们。但苦楚又与谁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所有的苦水只能往自己心里咽!

 

        穷乡村的夜晚总是幽静而漫长的,我们不轻易看书,怕让父母看出自己的心事。晚上躺在那简易的床上,默默的回忆高考前的学习内容,偶有东西记不清楚便轻手轻脚起来再翻翻书。

 

       

 

        父母是很心细的人,他们早看透了我们的心。一年后,家里也有点积蓄了,父亲有一天喝了点酒,趁着醉意发起脾气来!“你们不在家里,我们累死累活,你们在家里,我们除了照样累死累活之外,还要看别人给的脸色!都给我出去!找学校再读一年,我们再多累一年,再考不上大学,就认八字就认命!”他用筷子敲了下桌子,眼泪掉在酒杯里……

 

        4

 

        水打桃花过,又是一年春!春种秋收,三百多个日日夜夜过去后,又要看收成了!高考分数出来了,我骑个破旧的湘江牌自行车到县城看成绩,我和哥哥都考上大学了!我当然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当时,即使考上个中专,也算挣了个“铁饭碗”!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

 

 

        我屁癫屁癫地骑车回家,村里人早已等在村口上。是为了祝贺我们,还是为了再次奚落我们呢?我当然不清楚。但这次我沉住气,装着无可奈何的样子,垂头丧气的说:“别问啦!一个都没考上。”

 

        “哦!我说过嘛,我们这里风水不好,出不出当干部的,你们看,到现在为止,连一个当兵的都出不了。”

 

        “我以为我们这里要出大学生了,看看,读来读去照样是个高中生,这高中生嘛,上个茅厕都能碰到好多个。”

 

        “不要紧!我们几个砍柴卖炭还有伴儿,还好些!”

 

        ……

 

        一连串讽刺挖苦的话连珠炮般轰了过来!我很清楚在我们这穷山村,想走出去太难了!乡亲们都看不到希望!

 

        我走进家中,不见父母的身影,叫了两声爹娘也没有回音。我推开了厨房的小门,只见父母俩人坐在灶堂的矮凳上满眼泪花!

 

        我也顿时泪奔!我急不可耐地拉起父亲“哭什么呢!我们俩个都考上了!"“真的?”父母都站了起来,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三人便在这狭窄的灶堂里相拥而泣!

 

        5

 

       

 

        几年前,老父亲去世了,按他自己的意愿,我们把他葬在入村口。他说,这样我们回家也好出门也好,他都能看到。所以现在我每次出入村口都要停下车子按三声喇叭。每次进入老家房子,都会首先去看看那个简易而又浸渍过许多泪水的地方一一灶堂!

 

 

        胡扬平,男,1965年出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曾任教五年,后考录公务员,先后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洞口镇、毓兰镇、计生局、卫计局工作。现为湖南(罗)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书记、主任。 

 

        2017年开始业余创作诗歌,自娱自乐。现已有500余首见诸报刊及网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胡扬平:春日戏作(10首)
下一篇:口罩下的二月,驰援是我们用的最多的汉字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