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散文 | 物理探究,其乐无穷

2020
05/14
11:16
中国新报
分享

 

散文 | 物理探究,其乐无穷

(谭文革)

 

    哲学家说,人类能够不断向前进步、向前发展,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科学,那是文学。这是很有道理的,科学探索让人类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文学创作让人类走向文明,追求美好的生活。

    科学研究的范围极广,但最基础的学科就是物理。物理研究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若没有物理研究,其它一切研究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狭义的物理研究,确是深奥的东西,常人难以理解,更无法着手开展。然而广义的物理研究,却人人可为,既不限于文化层次的高低,也不受所学专业的限制,还不受年龄之限,即使小孩也可探究物理。

    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散文《童趣》的开篇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该散文的第三段云:“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童年时常去屋前草地、田野或屋后山上去玩耍,看到草丛中的蚂蚁、蟋蟀或泥土中的蚯蚓等,我很是喜爱,常蹲下来仔细观察,探究其理,“时有物外之趣”。

    为何年幼的人喜爱“细察其纹理”呢?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儿童天性好奇,对许多不懂的东西特别有好奇心,想去了解;二是探究事物之理,本就其乐无穷,正如沈复先生所言:“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在散文《两小儿辩日》讲了一个故事。这故事陈述了古时小孩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孔子的严谨态度。

    其文记载:“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春秋时期的那两位小孩是不折不扣的物理探究者。他俩对太阳在早晨与正午距地球远近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都有道理,无懈可击,当时因受科学水平的限制,无法分出真假,所以圣人孔子也“不能决也”。

    少年和青年时期是人生对世界认知和科学探究的重要阶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而“数理化”中,最重要的是物理学科。物理成绩较好的人,其人生之路可能走得更踏实和从容。

    唐代诗圣杜甫人到中年,官至左拾遗,在诗坛的地位极高,人称“李杜”,“李”就是李白,“杜”就是杜甫。然而杜甫也是一位物理探究者,他的诗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等自然知识。

    如《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把春雨的规律性及其形态、特征概括很到位。又如《赠卫八处士》中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可叹》中的“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等,都是对自然的探究。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这是杜拾遗《曲江二首》中的句子,可见诗圣不仅喜爱“推物理”,而且喜爱“细推”,即仔细琢磨、认真推敲。

    物理是自然科学,哲理属社会科学,哲理以物理为基础,许多哲理就来自于物理。左宗棠先生说:“事无大小,均有一当然之理,即事穷理,何处非学?”其大意是,万事万物均有其理,既蕴含物理,也蕴含哲理。

    书圣王羲之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人生到了中年,宜多抬头仰望浩瀚的星空,多低头察看宽阔的大地,探究自然之物理,思索蕴含之哲理,神游其中,偶有所得,怡然自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村的青铜时代
下一篇:父亲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