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如诗的古镇蓝田
谭文革
湘中涟源的县城在古镇蓝田。这座古镇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寻到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足迹。那时药王从长安来江南采药,到过涟源蓝田,发现可入药的野生植物蓝,后写入了药典《千金翼方》,不久药王又去了涟源的龙山。
南宋时,与朱熹、吕祖谦齐名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张栻也来过涟源蓝田。《安化县志》记载:“相传张南轩经此地,谓地宜蓝,后果艺蓝弥野,因名。”张南轩就是张栻。
最早把蓝田赋成诗的,则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安化知县赵尺壁。一次,他欣然前往古镇蓝田巡察并游历,走集市,过古街,访民情,漫步于涟水河畔,登上高大雄伟的蓝溪桥,心情愉悦,当即赋诗一首。
赵知县的《蓝田市》诗云:“采蓝欣得地,种玉古蓝田。翠霭双桥外,青纡十亩边。天高云簇锦,雨霁竹和烟。在昔南轩语,菑畬不浪传。”
这首诗写得特别好,不仅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古镇蓝田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含蓄地赞誉了这里的热闹和繁华。通过“采蓝”、“种玉”、“双桥”、“雨霁”等词,写出了古镇蓝田特有的浓浓诗意。
古镇蓝田确实有两座古石桥,一座是蓝溪桥,始建于南宋,另一座叫星桥,处涟水河下游的不远处,两桥相距300余米。两桥之间的涟水河两岸皆为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北岸叫中山街,南岸有光明街,两街都用大青石板铺成,这在古代确属豪华的集镇。
古代的生产力落后,作为一个不太大的集镇,若能在河上修建一座大石拱桥已很不错了,而古镇蓝田在南宋时就修了两座大石拱桥实属罕见。这也说,古镇蓝田早在南宋时就商业发达,经济实力非常雄厚。
作为江南的古镇,蓝田确实很有诗意。清代赵知县写的《蓝田市》是一种诗意,唐代戴叔伦的《兰溪棹歌》似乎就是写古镇蓝田的,那是另一种诗意。
《兰溪棹歌》云:“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我喜爱读唐诗宋诗,每次读到戴叔伦的这首诗,就会联想到古镇蓝田。
古镇蓝田流淌着一条清澈的涟水河,因水流量不太大,涟水河在此处又叫“蓝溪”。蓝溪上有两座古桥,其中一座叫蓝溪桥。桥的北面的街道叫柳家湾,也叫柳湾,柳家湾与中山街相连。我小时候上街,从西面入古镇,先走进柳家湾,再到蓝溪桥,继续往东就进入了中山街,中山街的端头就是星桥了。
品读《兰溪棹歌》诗,我不由惊叹。诗中的“柳湾”、“中山”、“兰溪”、“桃花”、“鲤鱼”等,为何与古镇蓝田如此吻合呢?蓝溪桥上游的河岸边确有不少桃树,有些是人工栽种的,有些为自然生长。而且蓝溪里有不少鱼,其中以鲤鱼、草鱼为最多。
几十年前,涟水河一直是通航的。各种较大的货船、客船从古镇蓝田的蓝溪桥处或星桥处启航,可直达湘江、洞庭湖和长江,外面的物资和客人亦随航船来古镇,促进了物流和人员的往来,也促进了古镇蓝田的发展和繁荣。
从《兰溪棹歌》的诗名,我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古镇的繁忙航运,船夫们用力划着船棹,开心地唱着船歌,有的回航,有点启航,船上承载着他们美丽的梦。
仲春时节,江南烟雨蒙蒙,古镇蓝田正处于蒙蒙的春雨中。“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古镇蓝田的蓝溪两岸,粉红色的桃花绽放了,春雨蒙蒙的河面,鲤鱼成群地欢快地游着,时而跳跃几下……
春雨蒙蒙中的此情此景,把生活在古镇蓝田的人们引入了浓浓的诗意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散文 | 荀子的处世哲学
下一篇:散文 | 人生如逆旅,处处有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