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安荣发:大器晚成的民族民间工艺大师

2020
05/18
09:59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贵州讯(记者 刘延平)昨日,好友、贵州省毕节市驻重庆办事处原主任安荣亚大哥微信发过来一篇他精心写出的他哥的美文,标题为《非遗传承人、大气晚成的民族民间工艺大师》,读之令人感动,现由咱中国新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我大哥安荣发,彝名阿哲祖普,贵州省黔西县退休干部。去年在金碧镇风光旖旎的黑石头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专业手工制作民族传统乐器月琴、阮、三弦和二胡。2016年,被毕节市评为工艺大师,2017年又被评为非遗文化传承人;今年四月初《今日头条》采访报道过。
  

 

        我父亲60年代是黔西县委副书记,十年浩劫时成了“走资派”,送进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脖子上挂着一块“走资派安某某”的黑牌,分派干木工活,每天都和刨子、锯子打交道,自然学得鲁班好手艺。父亲聪慧能干,后来学会了制作月琴。每天在劳作之余,在被批斗之后,都会手抚月琴,自弹自唱,自娱自乐。父亲不识简谱,弹月琴拉二胡全凭感悟和记忆,但居然会谱曲。至今,父亲的一些琴友和大哥还能用月琴演奏父亲的一首遗作。
       

 

        “老素”为彝图名,意为“龙书”,又称“十生五成”图,相当于先天八卦,是彝年十个月为一年的历发推理依据。
       

 

        从父亲生前没发表过的诗中,可感知他对月琴的挚爱和浓浓的彝族情怀。
       

旧诗两首
               

安绍清
       

干校学得新手艺,
       

师从鲁班做木具;
       

全榫全卯不用钉,
       

曲尺量材忧社稷。

       

刨木剔竹调丝弦,
       

自制月琴自欢心;
       

不赶潮流随风变,
       

独奏奢香赋余音。

    

 

        大哥似乎生来就注定是为非遗的传承而活。他对传统民乐的手工艺制作近乎痴迷。12年前他开始制作各种乐器,那时的作坊很简陋,就设在他自己家的小院里。他堪称独具匠心的手艺人,无论制作出的月琴、阮,还是三弦、二胡,工艺功夫都非常了得,外地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只为能收藏到他制作的乐器。
       

 

        能得“民间工艺大师”之美名,除了一半来自他的天赋,一半还源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由于他本人的艰辛付出,他制作的部分民族乐器已被省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因为对传统民乐及手工艺制作的热爱,他以手工艺人独有的固执和骄傲坚守非遗的传承。他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为了民族文化传承而甘于清贫和寂寞的民间艺人!
  

 

        父亲53岁就病故了,他制作的家具如三开柜平柜之类的我们还保存着,但月琴二胡等乐器已散失民间,家中无一收藏。大哥53岁时,到处去探访父亲月琴的下落,或托人寻找、或亲力亲为,最后不果而终。在失望遗憾和懊恼之后,大哥决定自己动手学做月琴。这一做便不可收拾,老安家做出个工艺大师来。
  

 

        那些制作乐器的工具五花八门,相当于一个小工厂的设备,远非父亲当年用的简陋工具可比。大哥走的路实属不易,现在的成功饱含了多少艰辛和汗水?有一次,工作中电锯弹跳起来划开了他的肚子,顿时血洒工场,急送医院缝了十几针才化险为夷,至今回想那个场景他仍感到毛骨悚然。
  

 

        大哥制作月琴的早期师傅是父亲。12年的卧薪尝胆,12年的不懈追求,12年的辛勤付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的大哥已超越了当年的父亲。这一切,就为民族的振新,就为非遗的传承,就为圆一个梦。
   

        (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和安荣发商榷。安荣发电话:13985354384)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散文 | 人生如逆旅,处处有风景
下一篇:散文 | 等闲过了一年春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