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我读王维《终南别业》诗
谭文革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即今山西运城人。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等职,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诗人参禅悟佛,学庄悟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盛名于开元、天宝年间,尤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赞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我未看到过摩诘之画,却品读了摩诘许多诗,虽不敢说全读过,但300首以上应有了。对王维的每一首诗,我几乎都喜爱,大概有四个原因,一是“诗中有画”,二是诗中蕴含哲理,三是田园味浓,四是刚好吻合中年人的口味。
《终南别业》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人到中年的我,对于这首诗特别喜爱。细细品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诗人有了些交集,或像他的好友,或似他的邻居,也许,我就是诗人偶尔相遇并让让他“谈笑无还期”的终南山“林叟”。
读者喜爱某首古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读者佩服诗人,希望向诗人学习并看齐;二是诗人的心态、意境或思想等刚好与自己吻合和相近,从而引起共鸣,并在感悟和情怀等方面,读者与诗人产生了共振。
我特别喜爱摩诘的这首诗,应是这两个原因都有。四十岁以后,我喜爱读古诗词、古散文,喜爱写点文字,喜爱品茶和围棋,喜爱联想和思考,喜爱理性分析客观事物从而感悟其哲学道理。
因此当我第一次品读到诗的第一句“中岁颇好道”时,我的心湖似落下一枚小玉石,立即泛起了涟漪。自己已到中年,不也“颇好道”吗?不同的是,诗人喜爱佛学,探究悠闲、怡然、洒脱之道,而我的爱好较多,喜爱探究、感悟事物蕴含的哲理。
诗人悟道,长住终南山,有山水,有田园,景色秀美,那是人间仙境,为养生胜地。我住江南一座小城,小城史上有“小南京”之称,现在又叫“围城”。县城南郊有一座青山,名曰洪水岭,森林茂密,橘树成片,一年四季青青郁郁,洪水岭是涟源县城的“南山”。
周末闲暇,我常陪家人爬爬洪水岭,那是天然氧吧,为健身养生的好去处。有时我也独自一人爬山,正如诗人说的“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独行时思想更自由,可漫无边际地遐想,常有更多的感悟。
洪水岭顶上的森林中,有一段很长的古石板路,我很喜爱。穿过石板路就是山的另一边,那是下坡,有一段古石板路直达山脚处,到此就不能再前进了,因为前方有条高速公路挡住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里已是“水穷处”,三口水塘按梯形分布,水塘里有鱼,塘边有翠鸟,翠鸟爱吃鱼,常在水面上飞来飞去。那里的景色很美,来到此处的人却很少,我常在水塘边的草地上坐坐,歇一歇。既是身体的休息,也是心灵的静化。
偶尔,我会遇到山上砍树或放牛的人,砍树、放牛的经历,我年少时都有。我有时对他们笑笑,有时也与“林叟”或放牛人聊一聊。遇到健谈的人,话一投机,天南地北,扯去很远,因而也“谈笑无还期”。
人到中年,如果生活还过得不错,是该“好道”了。“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这是一种难得的独处、一种很好的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中年人特有的淡定和从容,远离浮躁和喧嚣,融入自然,仰观宇宙,感悟天道,静心修炼,怡然自乐。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