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的魅力
文/周乐冰
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如雷灌耳的名气驱使我从上海浦东飞到了五岭之余脉——湘桂边境的崀山。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日子,崀山景区笼罩在乳白色的雾气中,从高处放眼望去,形态各异的山峰,有的似牛似马似骆驼,有的似辣椒似蘑菇;有的像漂浮的海岛、像海市蜃楼;山间栈道在山峰中绕来绕去,如云海中扭动的银蛇。我想,古时英格兰人用巨石在荒原上搭建了一个门不像门,桥不像桥的东西,被世人称之为奇迹、千古之迷,而这里的山体造型如辣椒峰、将军石、牛鼻山、紫霞峒、天生桥却惟妙惟肖,高耸入云。这种大自然的造化,岂不比英国的石头群更神奇!这里山体裂缝是那么的幽深、狭窄、陡峭、似刀削斧劈,称之为“天巷”真不为过。我曾经钻过苏州虎丘的一线天以及湘东大围山的一线天,虽然奇妙,但没有崀山一线天狭长高耸,人在内如蚂蚁般的渺小。我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更感叹天地的奥秘。
爬牛鼻山,钻天一巷,登天梯,观辣椒峰,漂扶夷江,瞻将军石,踏1700多级石阶攀云台山观八角古寨,两天游览,苍山如画,美景重重;七上八下,人疲马倦,可是传说中的丹霞地貌仍没有看到,一种失落感,一种惆怅笼罩心头。
第二天午后,参观完云台寺,登上八角寨观景台,极目远眺,忽见一片片山谷在八龙头山环绕下红艳艳、金灿灿的犹如硕大无比的天炉,仔细端详一排排赤红色的山岗,有的像土耳其抛开的红茸毡毯;有的像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还有的像兵马俑袒露的胴体。啊,那不就是顾盼中的丹霞地貌吗!
惊诧间,西边天际炸响起阵阵雷声,轰隆隆,轰隆隆,雷霆万钧。群山反复在雷声中颤抖,泼墨似的乌云在电火闪耀中聚散,似龙似象,犹如原驰蜡象满天飞舞;不闻风声,不见雨点,不闻鸟鸣,万籁俱寂间,只见燃烧的太阳在乌云中涌动。眨眼,万道赤炼刺破天幕,从撕裂的云缝中喷射而出,似火山喷发;似钢铁洪流;似血的瀑布。火炼般的光芒喷晒在赤壁上,红光闪闪,光芒四射。那升腾的红霞,那喷薄气势,好像是改天换地、混沌初开。此刻,山岗、庙宇、江水、田野、农舍一派绯红。我曾经在意大利翡冷翠(诗人徐志摩翻译的“佛罗伦萨”的别称)的米开朗斯基广场观日落。秋日黄昏,湛蓝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浮云,辽阔空天一轮金盆孤单单地悬挂在罗马式的穹顶上,古老的佛罗伦萨虽然金碧辉煌,但是没有翻滚乌云,没有电闪雷鸣,没有丹霞山的衬托,也就没有崀山日出的喷薄气韵。
壮丽,辉煌,又苍茫,我感叹时,头顶传来阵阵喧哗声,身边的游客惊呼起来:看,有人攀崖!寻声,我胆颤心惊地靠近崖边,仰视云蒸霞蔚的八龙头山顶,只见崖际间飘着一面面三角红旗,却不见人影。导游指着红旗下的一个个闪光点说,那是攀崖爱好者在攀爬。我顺着导游指尖瞠目看去,三角旗下有几个亮点在山梁上缓缓移动,有的像悬空的金蜘蛛,有的像攀在悬崖上的金蟾,实在是触目惊心,蔚为壮观。
崀山的山峰高峻挺拔,惊险刺激,石头坚韧,凹凸彰显,错落有致,抓爬牢靠得力;崀山一年四季风清气爽,水质优良,山泉、 瀑布、江水随处可见,随手可掬,清甜爽口;崀山千奇百怪的大小溶洞负离子丰富,含有多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矿物质成分;崀山果蔬以及山珍野味、家禽家畜天然无公害,是游客及攀爬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猎奇、揽胜、休闲之地。
为了让更多攀崖爱好者来崀山猎奇历险,崀山景区经过专家反复勘察,根据攀爬者技能水平不同开辟出多条登山攀岩路径,并且配备了专业陪练和必须的保障设备。这里每年有许多攀爬爱好者慕名前来历险,攀爬已成为倍受崀山人以及外地旅客欢迎的时尚运动。一位攀登爱好者自豪地告诉我,自从有了攀爬的历练,就有了心理承受能力。他表示,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挫折,没有过不去的坎。还有一位攀岩爱好者动情地说,攀高有利于身心素质的整体提升,许多在这里学习攀高的旅客不但锻炼了身体,满足了猎奇心,更重要的是扩大了胸襟,壮大了胆量,开拓了锐智。
过去,我总以为攀高,飞翔,滑雪,冲浪是西方人的性格和专利,没想到在崀山却窥见到了炎黄后裔的剽悍民风和华夏民族果敢、坚韧气质。仰视雄伟的八面龙头山以及那蜘蛛般的攀登健儿,我先前的胆怯、懦弱、渺小的心理渐渐消失,一种敬畏,一种豪情,一种自信在心头欣然升起,这也许就是崀山的魅力吧!
作者:周乐冰,湖南省浏阳电视台资深记者、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受聘于湖南电视台湘军文化传播公司、中国农业频道、纳税人报(北京)担任副主编,有多篇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并获奖,其中散文《浆里坳的秋天》在凤凰网湖南频道、星辰在线、浏阳网联合“乡愁”征文获三等奖;报告文学《天山下一批肩负特殊任务的人》在中国广播网、中新网、新华网等12个国内外网站发表,获国家林业部门嘉奖,现代出版社出版个人作品集《时代履痕》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