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讯(记者 叶亚山 通讯员 肖武 黄菊云 胡顺田)庚子年的这个春天,注定不同寻常,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展开的战役悄然打响,无数身就警察蓝的“逆行者”奔赴战场,奋勇向前。在这支逆行的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在高墙之内,囿于方寸之间,全封闭在一方狭小的天地,舍弃了自由、放弃了与家人的团圆,日夜坚守在抗疫与监所安全两条线,确保了“零”感染、“零”事故,用实际行动筑起了疫情防控和监所安全的铜墙铁壁。他们,就是洞口县看守所的全体监管民辅警。3月12日,在全省监管场所安全巡查中,全市13个监管场所中,他们是两个"零"安全隐患的单位之一。这看似不起眼的"零"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坚守和无数个家庭的无私奉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看守所党支部迅速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他们意识到监管场所的防控形势要比其他地方更为严竣,因人员集中,羁押场所又阴冷潮湿,通风性差,本身就容易滋生病菌,一旦有人感染冠状病毒,势必传染快,只要有1人携带病毒,即可能造成整个监所沦陷!为彻底隔离新型冠状病毒,切断传播途经,将病毒传染的风险降低到零,唯一的办法就是全封闭,因此他们自我加压,率先在全市推行全封闭式警务管理。对于一些家庭确实有特殊困难的,经本人申请可以请假不参加封闭管理。这些民、辅警家中,有的父母年老体弱,有的儿女急需照顾,有的妻子即将临盆……但他们却没有一人选择退缩,他们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愿与全所同志同进退,疫情不退,坚决不退!五十多天与外界隔离,他们忍受着日复一日的单调、枯燥、乏味、压力、风险,同时也忍受对亲人深深愧疚和无限的思念。而接下来,随着全国多地监狱和监管场所出现新冠感染病例,为杜绝出现类似情况,夺取抗疫斗争的全面胜利,他们还要持续进行58天的封闭。这后续的58天,对每位民、辅警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执照上级规定,本可以安排局里其他警力隔离20天后进行工作接替。但看守所考虑到局里当前警力普遍不足,工作压力大,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他们选择了留下继续战斗。是他们心中没有牵挂吗?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们有父母、有子女,有爱人,亲人期盼的目光曾无数次灼痛了他们的眼睛,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继续坚守,是什么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的脚步?且让我们走近他们,感知他们那些不为人知的辛酸、体会他们那些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但也感受他们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与温情……
该所民辅警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33岁,绝大多数在监管部门工作十年以上。大家都说,做监管工作单调、枯燥、乏味,但压力大、风险高,好比坐在“火山口”,一般人搞不好监管工作,搞好监管工作一定不是一般人。
2019年12月,快满57岁的舒善海,从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的大队长调任看守所所长。在人境大队工作的十年间,他带领大队一班人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团结一心、奋发有为,业务工作年年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当组织上找他谈话时,他深知监管工作的风险和压力,带好监管民、辅警队伍,任重而道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服从组织安排!”舒善海是一个“三警”家庭,儿子、儿媳也是警察。有人说,你再过三年就退休了,完全可以退居二线轻松轻松,何苦这样承担风险。他说:“我曾是一名军人,又是一名警察,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组织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怎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与重托?”
上任伊始,他就在全所大会上说:“工作上我是你们的头,生活上我们是兄弟姐妹,在一起工作,单位就是一个家。我和教导员是一家之主,不能让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受委屈。工作上你们尽心尽力干,有什么困难提出来,有能力帮你们解决的我们倾其所能;自己解决不了的,也要积极发声争取解决。有什么意见当面提,开诚布公谈,让大家感受家一般的温暖和温馨。我们立一个小目标,让看守所这个人人不愿来单位变成个个都想来的单位,我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朴实讲话让全所同志备受鼓舞。
舒善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任四个月以来,他真正地以所为家,与全体民辅警同吃同住,亲力亲为。所里的年轻民、辅警都说:“我们舒所长的敬业精神真是让我们敬重!他都这样了,我们岂敢不认真?”四个多月来,这支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感叹:“舒所长走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就有声有色。”而舒善海却说:“这都是同志们的功劳,他们太不容易了!说实话我很心疼他们,但我更感激他们!”
“杨胜,三监的张某哮喘病发作,必须马上送医……”“杨胜,五监的彭某血压太高,都到210/130了,要随时观察,以防意外……”“杨胜,该去给在押人员测体温了,记得把在押人员的口罩、消毒液也发下去……”“杨胜,把省厅下发的"在押人员"四统一"规范打印五百份,给每个管教干部和在押人员各发一份……” “杨胜,省厅要的报表马上报过去,还有这个信息也往局里报一份,还有这份报告拟一份,还有……”这是看守所“85”后狱医杨胜的日常,这个2013年入警的年轻后生也熬成了监管"老"民警。从警以来一直默默在监管岗位上坚守了七个年头。担任着狱医、管教民警、内勤三个角色。在押人员张某,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吵得整个监室的在押人员晚上无法睡觉,杨胜只得与战友一道将张某送中医院医疗;在押人员彭某,性格偏执,脾气暴燥,有严重的高血压,有时还拒绝服药,杨胜要时刻关注,量血压,督促服药。疫情期间,杨胜每天还要和另一名狱医杨志荣一起对432名在押人员进行两次体温检测,承担整个监室、办公场所的消毒,为监室发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与杨志荣一道,定期对34名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在押人员测血压与血糖,督促并协助驻所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督促在押人员按时服药并时刻关注病情以防发生意外。除了这些,杨胜还担任看守所内勤,上传下达,报送信息,报表统计…身兼三职,他每天忙得似陀螺,走路都是用跑,但他总是笑着说:“没事,谁让我最年轻呢?”自26岁从警后,他的大部分时间被工作占了,以至他没有其他业余活动,工作生活两点一线,不是在单位,就是在家里。如果用一个数字直观地反映他工作与生活的时间占比,大概是10:1,一周7天,周一至周五正常上班,周六周日与杨志荣轮班;碰到自己负责管教的43名在押人员任何一个发生状况,要随喊随到。
副所长龙环梅,是全所唯一一名女民警,把十一年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监管事业。干起工作来,她巾帼不让须眉,带着一名民警和三名辅警负责包括在押人员在内近500人的后勤保障工作,从物资釆购,一日三餐到防疫保障……事无巨细,她都做得井井有条,连搬货那样的力气活,她也没少干,同志们笑称她为"女汉子"。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孩子们一个13岁,一个5岁,一个3岁,老公在广州工作。疫情发生后,她三个儿女分开放在娘家和婆家,一家人四个地方。50余天没有见到孩子们,不想吗?肯定想!中间其实也有机会回去看看,有时候到局里办事,偷空回去看看孩子们也不是不可以。问她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她说:“回去一下也待不了多长时间,还要面对离开孩子们时这个哭那个喊的撕心裂肺,干脆还是不回了。”最初实行封闭管理时,所长、教导员考虑她有三个未成年孩子照顾,老公又不在身边,允许她可以不参加。她说:“我不但是共产党员,还是支部成员,理应带头冲在前面,怎能临阵逃脱?”他拒绝所领导的好意,全身心地投入监管后勤保障工作。
副所长邓云君也是一名监管“老”同志,参加公安工作16年,12年青春奉献给了监管事业。面对严峻的疫情,他深知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组织全体巡控民、辅警对在押人员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控,为确保监所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谈起家人,邓云君却满怀愧疚,邓云君父母都已七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好,儿子11岁,马上中考了,特别是说起挺着大肚子坐公交去上班的妻子,邓云君的眼中流露出担忧。邓云君的妻子是花古街道的一名社区干部,下个月就到预产期了,每天坐公车上、下班。在最需要陪伴的时侯老公却不在身边。但她说:“既然选择了警察当丈夫,我就做好聚少离多的准备,只是不知道还要封闭多久?宝宝出生的时候不知爸爸能否陪在身边?”
民警邓中华是一名单亲父亲,9年前与妻子离异,和儿子相依为命,为了不让儿子受委屈,他一直没有再婚,现儿子已11岁。去年,邓中华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八十高龄。疫情发生后,只得把儿子寄养外婆家。他愧疚地说:“最放心不下的是我那寄人篱下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本身就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敏感、缺乏安全感。孩子总是在电话里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来接我,我不想待在外婆家。”孩子从小与爸爸相依为命,从没有和爸爸分开这么长时间。说起孩子,邓中华几度落泪。
还有老民警尹大木和王玉强,两人妻子均身患癌症;尹毓高的父亲九十高龄,已告病危,他妻子几年前遭遇车祸丧失劳动能力……每个家庭都有鲜为人知的困难,但每当任务来临,他们总是回答:"服从安排",简单的四个字后面包含着太多的牺牲。
舒善海到看守所后,说得频率很多的一句话就是:"看守工作真不是人干的!"最难的就是碰到一些特殊的在押人员。在押人员袁某,患有先天性智障,脚上生疮,本来用药后明显好转,但因为结痂发痒,他反复用手抓破结痂处,并将痂皮塞进嘴里,让同监室的在押人员避之唯恐不及。为了防止袁某自伤,管教民警付祥华每天要往返监室无数遍,嘱咐同监室在押人员不要歧视他,密切关注其动态并及时上报。前几天,袁某大小便失禁,把大小便全部拉在裤子里,搞得监室臭气熏天,同监室人员怨声载道,场面一度失控。为确保监室安全,所长舒善海多次找检察院法院协调将袁某改变强制措施未果,只能给管教干部付祥华下达硬性任务:不但要千方百计保证监所安全,同时还要严格按省厅要求执行在押人员“四统一”规范。无论多么艰巨的任务,付祥华总是欣然接受,只一句:"好的,我来想办法。"随后他耐心说服两名在押人员专门照顾袁某的饮食起居、吃喝拉撒,确保了监室的安全稳定。
谈起这段时间看守所的抗疫工作、监所管理、队伍建设取得这么好的成效,制胜法宝是什么?教导员肖武卫说:“一方面,我们以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筑牢安全堤防;一方面,我们以情动人,用无微不至的关心凝聚人心,用机制激励创先争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看守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就是严防死守,织牢安全事故防护网。因此,他们抓县局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契机,将监管各项工作细化,定岗、定人、定职责,制定了《监管场所正规化指南》,确保工作不留死角,杜绝一切安全隐患,让所有民、辅警的行为有章可循,有令可行。他们在所内醒目位置写上:“上班之前想一想:安全之弦是否绷紧?工作职责是否牢记?重点工作是否把准;下班之后想一想:安全隐患是否妥善处置?工作职责是否履职到位?明天工作如何力争更好?”时刻提醒民、辅警要绷紧安全之弦,确保工作履职到位。为了奖优罚劣,他们还出台了《量化考核评比办法》,将每一项工作量化打分排名,并每月一评比,对评比优秀的给予奖励,对排名末位给予通报批评,从而使各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所内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看守所民警年龄结构老化,且大多数从事监管工作多年,长期在高压力下工作,普遍呈现心理亚健康状况,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积累较多。为了激发队伍活力,凝聚警心,形成合力,所长舒善海、教导员肖武卫经常找民辅警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针对性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
老民警尹大木的妻子身患癌症多年,为给妻子治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年前到长沙住院连医药费都凑不拢。所长、教导员知道情况后,立即筹集一万元送到他手里,并叮嘱他如有困难就和组织说,大家再一起想办法。这让尹大木同志深受感动,当所里决定封闭式管理让大家报名时,他第一个举手报了名。
民警付祥华管教工作很有方法,但出于哥门义气,他曾在工作中犯了错,是领导和同志们的及时警醒让他止住了错误的脚步。事情发生后,他一度萎靡不振,是所长、教导员及时找他谈话谈心,鼓励他知错就改,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在工作上给予信任,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所领导的关怀下,付祥华同志走出阴霾,尽心尽力地投入监管工作。
3月9日,是舒善海的生日,他收到战友们的祝福。他动情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生日,也是过得最有意义的生日。没有亲人的陪伴,但战友们最简单最真诚的祝福,让我深受感动和温暖。” 民警许名革是个热心人,负责巡控工作,平时谁请假,他总是主动顶班,他说:“我们家孩子大了,家里牵挂相对少,谁有事我顶班,都是兄弟,不用还。”3月13日,是许民革的生日,所里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还特意多加了个菜。许名革很感动,真正感到了家的温暖。 为了给民辅警们减压,他们组织拔河、乒乓球、棋牌等一系列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目前正筹建一个卡拉ok室,丰富民辅警的业余生活,以求增加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
看守的中心工作是管教工作,管教工作做好了,安全隐患的压力源就排除了,建立与在押人员的良性链接是做好看守工作的最重要环节。因此他们对在押人员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运用心理疏导、共情等手段与在押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尊重在押人员,树立在押人员在人格上平等的意识,真正把教育感化工作做到在押人员的心底。在押人员周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于2018年农历正月初二入所,周某本属典型的激情杀人,一时冲动铸下大错。入所后狱医兼管教民警杨志荣经常与其谈心,在生活上也给予他关心。周某喜欢看书,杨志荣就经常网购一些书籍给他看。判决没出来之前,周某在监室的表现非常不错,可前不久,周某一审被判处死刑,收到判决后,情绪失控,多次流露自杀念头。所长舒善海、教导员肖武卫、管教民警杨志荣多次对他进行开导,鼓励他正确面对,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如果二审维持原判,那也是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如果釆取错误的方式的处置自己的生命,那就是错上加错,会连累很多人。与此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最后周某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2020年大年初一,所长舒善海、教导员肖武卫带领管教民警给在押人员送去春节物资,让在押人员非常感动,他们一致说:“干部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一定服从管教,不给干部添麻烦。”当全省监管系统推行看守所在押人员“四统一”规范 (即日常作息规范、娱乐活动规范、号令规范、内务管理规范)时,在押人员均密切配合。从下月起,该所还将针对在押人员推行《洞口县看守所文明监室评选办法》,奖优罚劣,这一举措将促进看守所的管教工作向良性化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茶园添新绿 春茶采摘忙
下一篇:中国元首外交推动全球战“疫”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