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搬得出 稳得住 逐步能致富|湖南江华:三万移民的幸福生活

2020
05/31
11:14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特约记者 刘明政)初夏的阳光照进宽敞的客厅,立式空调吹出的阵阵凉风......。5月31日,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镇涔天河社区居民李泽祥拿着抹布细心地擦拭着挂在墙上的相框,一张张泛黄的相片记录着他作为库区移民的生活变迁。如今,宽敞明亮舒适的居住环境,让他们一家过得很开心。

 

 

 

(涔天河镇移民安置点全貌)

 

        住上冬暖夏凉的房子,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是李泽祥多年的心愿。而在江华像李泽祥这样的库区移民共有近3万人,他们告别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大瑶山,搬迁到了全县统一规划的水口镇、涔天河镇、沱江镇、码市镇、小圩镇5个城镇集中安置点。

 

        1970年涔天河水库建成蓄水时,李泽祥的家乡原务江乡务江村属于淹没区,他带着一家老小举家后靠迁移到淹没区以上的半山腰居住,后国家修通了至务江采育场的公路,为方便全家又从半山腰搬到公路边居住。2012年8月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开工建设,2016年12月水库建成按计划如期下闸蓄水后。已是76高龄的李泽祥再次服从国家行动,2017年又搬到了现居住地涔天河社区,可谓“三次移民”,也见证了涔天河水库建设的历史变迁。

 

        “现在我们一出门就是水泥路,社区还建了两个大型文化休闲活动广场、小凉亭,空闲的时候可以到广场跳广场舞健身、散步,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好,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说到生产生活的变化,今年79岁高龄的李泽祥脸上洋溢着幸福。

 

(涔天河镇移民安置点涔天河社区街道一角)

 

        近年来,江华县委政府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移民安置方式,由“三县一区”大分散、小集中安置转变为县内城镇化集中安置;生产安置由以土从农生产安置为主转变为以长效实物补偿生产安置为主。同时,统筹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好起来”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让移民实现上班增收、教育子女、孝敬父母“三不误”。

 

        只有安居才能乐业。目前,全县5个移民安置点已全部建设成型,有的是灰墙青瓦马头墙的平地瑶风貌建筑、有的是斜坡面屋顶、土黄色墙体的过山瑶风貌建筑,一排排整整齐齐,错落有致,各俱特色风格;点内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管理设施一应俱全,进点移民及其子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就医就学;点内道路、照明、绿化、市场、广场、污水处理和标准化厂房等市政设施功能齐全,宽阔的水泥路铺到每户门口,道沿上栽上了树木、种上了花草,保洁员每天清扫,每条道路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安居永记党恩,乐业不忘发展。为帮助移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江华县委政府一方面强化移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2017年移民搬迁出库区至今已举办培训班38期,培训移民2460人;另一方面整合政策项目资金,在移民安置点规划建设了12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引进1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发展,招用移民2000多人上岗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同时,支持移民充分利用移民安置房门店(车间)资源优势,创办联办来料装配、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基地,创办小微企业153 家,增加移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我们以前住在瑶山里,受地理环境限制,生产发展不了,生活困难,现在条件好多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现在所有移民都住进了三层楼的新房子,感谢县委政府为我们移民争取到了最好的国家移民搬迁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国家移民惠民政策的带动下,阔步迈向小康社会。”涔天河镇涔天河社区支书赵春平感慨地说。

 

        生活富裕了,乡风文明也不落后。在涔天河社区办公楼的墙上,一块印有《涔天河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的牌子上,清楚地写着红白喜事的宴席标准、烟酒价格,规定了邻里之间人情往来的标准等。“日子越过越好,很多居民在红白喜事上大操大办,造成攀比浪费。”社区楼栋长盘梦珍说,“随着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居民都自觉遵守章程规定,不断改变一些原有的陋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江华县有库区移民6666户28431人,移民稳则江华稳,移民富则江华富。涔天河镇安置点4000多移民从‘瑶民’变‘市民’的生活变化就是江华库区移民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县水利和库区移民事务中心主任欧阳江湖说,正是因为国家对库区移民后扶的好政策,库区移民才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1至4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066亿元
下一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