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精准扶贫著华章

2020
07/10
18:17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通讯员 陈荣华)“我们从事的精准扶贫,是党领导下的精准扶贫;是检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准扶贫;是全体教职员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精准扶贫。培养好一个贫困生,等于脱贫一个家庭,助推一个村落……”7月6日,宜章县第十一中学精准扶贫阶段总结会在阶梯教室召开,会议由分管政教的副校长李智杰主持,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俊作总结发言,他着重阐述了三个方面的斩获。

 

 

励志扶贫促发展

 

        十一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年轻老师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敢想事,敢谋事,善做事。在年轻老师心里,办法总比困难多。

 

        精准扶贫,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支部引领,党员垂范,全员参与,积极作为。是的,事是人做出来的,心有多大,事业便有多大。学校有建档立卡等贫困生二百三十五人,普遍表现为不自信。究其根由,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七年级有一个姓杨的贫困生家长,是当地有名的上访专业户,他不致力于做大脱贫的文章,一天到晚钻的是等、靠、要,别人弄到了的,他一定要讨到,别人没谋到的,他想方设法也要赖到,稍不如意就上访,无事生非,惹人讨嫌。他的言行举止给学生的正面教育带来不良影响。老师们家访、调研了解到,有诸如此类想法的家长和贫困生为数不少。针对贫困家庭和贫困生的现状,学校用活动凝聚贫困生,用活动教育贫困生,用活动发展贫困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帮扶活动。帮扶的老师有计划地一对一给帮扶学生讲励志故事,让贫困生知晓,人不可有傲气,但必须有骨气;学校开展励志演讲比赛,励志作文比赛和励志格言大比拼,让贫困生谈经历、谈感受、谈成长。帮扶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肖体霞老师率先引进“三大步”励志教育德育项目,通过诵读励志信、冥想反思、自我评价三大步,引导贫困学生在诵读中建立积极向上的道德认知,让贫困生在反思中得到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贫困生在励志活动中建立积极向上的道德认知。励志教育活动让贫困生懂得,出生的家庭环境不能选择,但未来的命运可以靠自己的奋斗而改变,让贫困生知晓,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理想和目标。能动脑筋,爱动脑筋,善动脑筋的邱锦旗老师以年级为单位,聚集贫困生,开拓性地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用活动弘扬正能量。一个接一个的活动,许多贫困生克服了胆怯,卸下了自卑,拥有了积极向上、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树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目标做到全力以赴。

 

 

        贫困生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许多贫困家庭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点赞,夸学校工作做得到位,让我们家的孩子不但收获了成绩,还长高了理想。真是一语中的。正因为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益于贫困生心身健康的活动,他们在成长的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学业帮扶上台阶

 

        说到底,学生入校是来求学的,学习的效果,体现在学业上,上面说了,贫困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他们开口闭口我不是最差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上进心不强。针对贫困生存在的种种倾向,学校行政多次开会调研,下大力气做大学业帮扶文章。

 

        简而言之,在学业帮扶方面,学校坚持以贫困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辅导为主线,以提高为根本,把指导贫困生学习发展与引领贫困生思想成长结合起来,统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准确把握贫困生学习脉搏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究发展性学业帮扶,提高贫困生的学习兴趣,挖掘贫困生的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学习帮扶是一个具体而又琐碎的帮扶工程,其具体做法是采取一对一咨询,多对一会诊,一对多辅导,多对多座谈等方式,以学习动力提升,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辅导,学习问题答疑为主题,召开学习方法交流座谈会,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创建读书会,在活动中帮扶贫困生,提高贫困生,发展贫困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们创造性地工作,累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白志奇老师的英语帮扶很有特色,在单词里面找共性,衍生出规律记忆法;李智杰老师的政治帮扶颇有个性,他运用目录记忆法,引导贫困生先把一本书读薄,再把一本书读厚,帮扶效果显著;教学不到一年的小邓老师,尝试一课一得,助推贫困生把三十六个知识点渗透进三十六篇课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老师教我学和我自己要学的途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拓宽了贫困生自学的空间。的确,授之以鱼,弗如授之以渔,十一中许多年轻老师在帮扶贫困生的同时,自己也在快速成长,逐步完成了由知识灌输到方法引领的蜕变,手拿钥匙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贫困生不仅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收获了学习的喜悦,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而目学会了读书,提高了自学能力。老师们感叹,抱着贫困生走,推着贫困生走,哪比得上贫困生:“我要自已走!”教学方法的更新,教育理念的升华,全面助推了贫困生学业成绩的提升,二0一九年下期,三个年级贫困生的人平成绩提高了十三点八个百分点,这是学业帮扶创造的骄人成绩,称之为上了一个台阶,一点也不为过。据悉,二0二0年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宜章一中招收的九十余名素养生中,十一中录取了8名,受惠帮扶的就有5名,算得上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解囊助学凝大爱

 

        宜章是出好人的地方,好人协会引领宜章好人行善事,做善人,助推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

 

        犹记得义工一号袁贤光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如果我是富人,匀一点钱做善事,我依旧是富人;如果我是穷人,挤出一点钱做善事,我照旧是穷人,但不会穷到哪里去。”当是宜章好人的缩影,也是宜章好人的真实写照。十一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好人,他们是任课老师,有的还是班主任。一个单元测试完了,教数学的张老师,教外语的白老师,教语文的黄老师,瞅着帮扶学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进步,喜在心里,买一个笔记本或一本图书奖励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再攀新高。这一举措,在十一中算不上新闻,早已常态化了。三年来,这样的助学,没有人统计,也不会有人统计,应该的哩。很多事情不便用应该或不应该简单评价。世人都认为,最无私的是母亲,不求回报,事实上,为人父为人母的,付出的时候,已在为晚年计了。唯有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之秋,无不倾囊而出,何曾有过留一分半纹养荷苞的念头,老师们对学生的爱才是地地道道的无私,包括他们的言与行,表与里,无不透着无疆的大爱。

 

        是的,一所学校的生存、发展、升格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尤以爱心人士为最。宜章县第十一中学落座在一六镇北岸村,校园文化引领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化,难怪北岸人一提到十一中,开口闭口我们屋上的学校,那份亲切那份自豪那分眷顾溢于言表。瞧,时值零晨两点,校门开了,一辆车急促驶进校园,又匆匆离去。不单班主任爱絮叨,受惠的学生爱絮忉,连周边的村落也津津乐道。准是北岸村的村医李大雄又来了。一个“又”字,包含了李医生对学校几多的深情厚意。对于十一中,李医生不仅随叫随到,而且开着私家车车接车送。“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病倒在家门口。”为着这句话,他日日夜夜兑现自己的承诺。李大雄是北岸村好人协会的站长,犹记得小时候半夜发高烧父母背着去医院的情景,犹记得长辈的焦灼,为着让学生家长放心和宽心,他恪守职业道德的同时,自觉自愿尽着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垂怜贫困生——只收成本费,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则分文不收。三年来,他为贫困生减免了多少,学校不知道,连他本人也不知晓,因为从来没有算过。

 

        无独有偶,同样出自北岸村的他,是一位成功人士。他就是湖南永和包装公司的老总李松平,2018年捐资一万,资助10个贫困生,2019年捐资2万,资助20个贫困生,当学校提出要为他的爱心善举作宣传时,一向低调的他婉言谢绝:“我不敢打包票一定会资助他们读完大学,但只要我的公司还有利润,就会一如既往捐资助学。”说得多么质朴和厚道!李总是有思想有智慧有高度的生意人,虽然他从不出现在捐助现场,只委托儿子代行善事,但是,对于受助的贫困生,他要亲自考察,带着全家人一个一个走访,目的有二:一是受助者必须品学兼优,二是让孙儿受到教育,让他知晓贫困学生存长的逆境,激励孙辈发奋图强。除捐赠之外,李总的家访,及他教育后辈的套路,更是转赠十一中,对贫困生进行再教育的极品教材,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爱之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下一篇:王邵中:在脱贫攻坚中淬炼党性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