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深山瑶胞“搬出”美好新生活

2020
07/15
16:33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特约记者 杨坚 通讯员 张吉千)“搬新房、住新居、吃水不忘挖井人”,7月14日,记者一行沿着新宁县黄金瑶族乡易地扶贫安置点小区硬化干净清爽的道路而上,一幢幢白墙高楼映入眼帘,走进一户户贫困户家,水、电、通讯等设施齐全,房间宽敞明亮,地面干净整洁,。

 

        “住的很舒服,有事做,还有钱赚!”安置户陈桂军笑呵呵的说着。

 

        据了解,易地扶贫安置点住进了78户贫困瑶胞。该乡党委、政府在“搬”的同时,将工作重心向“稳得住”的后续帮扶转移,从“搬的出”向“稳得住”转变,“能致富”才是最后的目标。

 

扶贫车间进驻,让瑶胞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我是集中安置点的搬迁户,现在在扶贫手袋厂车间上班,还管二餐饭,趁中午休息时间,我回去晒下被子。”在安置区的路上,记者碰到一位50岁的段大嫂。

 

        为解决搬迁户稳定问题,乡党委、政府以增收为主导,制订就业创业政策,实现家门口就业,为让搬迁户“口袋“鼓起来,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的同时,利用安置点门面招商引资,引进湖南飞洋皮具有限公司、二联棉鞋厂2家公司,承接黄金安置点劳动力转移,就近就地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扶贫车间引进,解决了近100贫困人口就业。

 

        此外,乡党委、政府还通过在安置点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技能培训、吸纳集中安置点搬迁户到附近竹制品企业上班等方式,让很多群众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因地制宜,种养专业合作社助推后续帮扶

 

        “我村合作社共吸纳了65户贫困户入社,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既当种植者,又当管理者”金沙村村支书陈世柏绍。

 

        黄金瑶族乡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乡镇,每个村都成立了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易地搬迁户搬出后,党委、政府动员搬迁群众把闲置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鼓励一些不能进厂务工的群众到合作社打工,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帮扶。

 

       各村充分发挥种养合作社优势吸引搬迁贫困户务工。全乡22个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对入社贫困户采取“先扶起来”的原则,派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户对搬迁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搬迁贫困户学技术,合作社盈利后再分红给贫困户。记者了解到,通过这一措施,黄金乡搬迁的群众增加了很大的收入。

 

用心暖心,“小菜园”丰富贫困户的“菜篮子”

 

        “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我们既有新房子住,现在又有小菜园种,真是太好了!”黄金瑶族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60多岁的陈桂香为分到“小菜园”高兴不已。

 

        “种菜”的小事也是党委、政府的大事。该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入住来自全乡各村的贫困户78户352人,不少群众住进了新房,但“吃根葱还要买”,这样的生活方式很不适应,且喜欢种地的习惯难改。这些群众的“难事”,更乡党委、政府的“心事”。

 

        为解决贫困户“菜蓝子”问题,让他们吃得稳心、住得安心,乡党委、政府从安置点周围再征用和租用些土地给贫困户种植蔬菜,每户20多平方米面积。为公平公正将每一块“小菜园”分到贫困户,乡工作人员给每块小菜地编码编号,采取抽签方式进行分配。用“小菜园”丰富贫困户的“菜篮子”。

 

        为了让群众居住的更加舒适,乡党委政府还多方争取在安置点修建民俗文化广场,同时推进安置点亮化、美化、文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组织开展广场舞、健身、卫生评比等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黄金乡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全貌

 

安置点扶贫车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种高新技术应用于抗洪一线 防汛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篇:绿波荡漾母亲河 富足美满黄河人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