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从故事中领略脱贫攻坚的伟大力量

2020
11/29
19:29
求是网
分享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投入更多资源,措施更加精准。从2015年到2019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今年,中国将消除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中国奇迹。下面的几个故事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力量。

告别悬崖村,易地搬迁进县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易地搬迁是解决脱贫问题的重要办法,主要是原生活场所不适合生活,不便于重新建设。四川大凉山区昭觉县为了解决长期在悬崖村生活的贫困户脱贫问题,在县城建盖了易地搬迁安置房。2020年5月12日至14日,四川大凉山昭觉县阿土列尔村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村民们走下几千级钢梯,告别连续几代人居住的“悬崖村”。从攀藤梯、爬钢梯,到上楼梯、坐电梯,过去5年,大凉山腹地昭觉县5万多群众告别大山,成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生动写照。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有效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政府为贫困户开展免费的烹饪、电焊、彝绣等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图为搬迁群众在沐恩邸社区开设的彝绣培训班中专心工作。 童怀/摄

四诊工作法 脱贫有力量

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贵州省榕江县驻村党员干部采取上午“坐诊”接待群众、下午“出诊”掌握民情、晚上“会诊”联合破题、月底“复诊”巩固成果的“四诊工作法”,有效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人民群众普遍认为,四诊工作法,体现了诚心、体现了决心、体现了信心。

图为2020年9月9日,驻村党员干部在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污略村上门开展“问诊”工作。 人民图片 刘进银/摄

产业扶贫实打实

开展扶贫帮困,在社会服务中发挥作用。从1988年起,中国民主促进会参加共建贵州“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在统一战线扶贫工作大格局中开展定点扶贫。从1994年起,在贵州金沙县开展定点扶贫,2009年起,在贵州安龙县开展定点扶贫,持续深入地服务当地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近5年来,民进中央组织实施了“彩虹结对”、“彩虹励志”、“彩虹关爱”三项行动计划,与当地乡镇、学校和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和共建,共培训教师20898人次、医卫人员1078人次、基层干部355人次,协调建立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医联体等长期合作机制;为改善教学条件、资助贫困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捐赠了1983万元的物品和资金,组织捐赠了图书132万册,捐建了“梦想教室”和“云平台”等教学材料和设施,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民进各级组织和企业家会员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实现投资11.5亿元,帮忙销售农特产品4.8亿多元,带动1.5万多贫困人口增收。民进援助的“食用菌”、“生猪养殖”项目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解决了大量农民的就业脱贫问题,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安龙县的干部说,“民进的帮扶是实打实的”。2018年,金沙县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金沙县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安龙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产业兴旺,才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五里坪村农民逐渐脱贫走上了小康路。图为当地农户在一个属于精准扶贫项目的养鸡场内工作。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治穷先治沙

治沙和治穷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不从根本上遏制土地沙化,沙区的“穷根”就铲除不了;如果沙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得不到改善,防沙治沙也长久不了。70多年来,我国坚持不懈防沙治沙,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内蒙古科左中旗希伯花镇的沙地果园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小小的锦绣海棠果,红火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奈曼旗的宝秀兰带领村民治沙6万多亩,发展绿色产业,带动整村实现脱贫;多伦县的马青春20年前在政策支持下,承包治理“五荒地”,2019年1300亩林地经确权后流转,收入达270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力量,在荒漠化防治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被生动诠释。井背塘,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走进这里,随风摆动的旱柳,葱绿敦状的沙柳,四季常青的樟子松……一个满目清幽、绿富同兴的生态庄园呈现眼前。这里就是殷玉珍创建的玉珍产业园,过去是荒无人烟、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1985年秋,殷玉珍凭借着坚强毅力开始了治沙造林的艰辛旅程。如今,30多年过去了,树木一株一株增加,绿色一片一片延伸,穷沙窝变成金沙窝。“内蒙古干部群众60多年来坚持不懈治理毛乌素沙地,现在治理率达到70%,生态呈现整体改善态势,是很了不起的成绩!”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点赞毛乌素沙地治理成效。在内蒙古科左后旗茂道吐苏木白音茫哈嘎查,有一位老人用时间践行了“生命不息,治沙造林不止”的誓言,她就是格日乐。退休后20多年来,她请教行家、翻阅书本,不断总结治沙经验,使昔日白茫茫的沙丘变成了春有繁花、夏有绿荫、秋有硕果、冬有鸟兽的大漠绿洲。在陕西榆林,种树已经成为一种信仰。榆林人民在与浩瀚无垠的荒漠和肆虐无情的风沙进行艰难抗争中,涌现了以牛玉琴、石光银、郭成旺、张应龙以及榆林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与集体。他们为战一片黄沙、盼一星绿荫,苦苦坚守数十年,用心血和汗水在毛乌素沙地上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198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郭成旺承包了离家10公里处的荒沙地,带领全家常年吃住在沙地的简易房里,数十年矢志不移防沙治沙,为4.5万亩沙漠披上了绿装。左图:1998年8月,郭成旺老人带着曾孙行进在沙漠中。右图:2020年5月22日,99岁的郭成旺老人(左)与孙儿郭建军抱着当年栽下的第一棵杨树,向参观者介绍当年植树的情景。 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六联之法奔小康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是个多民族村,居住着7个民族,易地扶贫搬迁户占了一半多,九成以上人口都是少数民族。和谐幸福之花缘何灿烂绽放?“民族团结心向党,感恩奋进奔小康”,村口这副对联揭开了“谜底”。陈双村新组建的时候,由于民族多、移民多,语言不通、风俗不同,各移民组时闹矛盾。党组织和党员们没有回避矛盾,耐心地跟各族群众沟通交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六联”工作法:产业联营、屯务联管、文艺联演、婚嫁联姻、治安联防、品牌联创。一个“联”字,把各族群众的心联结到一起,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推进了脱贫攻坚。

2020年5月20日,毛南族最值得庆祝的大喜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的重要指示传到乡亲们中间。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为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而高兴,勉励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起点,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总书记又一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浓浓关爱、谆谆勉励,体现了各民族同荣辱、共进退的手足之情,体现了为最广大人民谋福祉、求幸福的大爱情怀。因久居深山、条件恶劣,长期受苦受难,毛南族过去被叫作“毛难族”。今年,环江这个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终于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毛南族结束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实现整族脱贫。小河潺潺,果园成片,民居错落,风情别致。走进环江思恩镇陈双村,乡村美景映入眼帘,笑脸墙、《十颂党恩》长廊表达着各族群众的朴素心声。听一曲毛南的迎客歌,喝三碗苗家的土法酒,看一段瑶族的长鼓舞,再体验一次百人长桌宴,真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富民政策阳光的沐浴下,昔日住在边远山沟的毛南族、苗族、瑶族群众通过易地搬迁、开发扶贫,发展甘蔗、水稻、桑蚕、水果等主导产业,与当地各族群众一起勤劳致富,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奔小康的新篇章。陈双村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图为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航拍图。环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贫困治理的世界贡献及世界意义
下一篇:“十三五”:我国发展跑出“加速度”,奔向“新未来”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