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田间,欣欣向荣,筑牢金融长城,打造百姓银行,大同农信勾勒出一幅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亮丽图画。近年来,大同农信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排头兵作用,以支农支小为主责,以体制创新为驱动,以党建共创为引领,不断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奋力描绘乡村振兴塞北图。
今年以来,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为347.72亿元,较年初增加24.68亿元。其中:涉农及小微贷款267.38亿元;较年初增加6.48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55.59亿元,较年初增加4.73亿元。
支农支小 深耕三农新沃土
田野间,春光明媚,乍暖还寒,粉白的杏花竞相争艳,装点得漫山遍野一派娇媚风韵。大同农信始终扎根农村、贴近农业、服务农民,深耕三农沃土,把“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信用工程”作为贯穿全市农信社“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主动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信贷投放。聚焦农业规模化经营,保证春耕备耕、农户贷款、农业发展等传统业务规模不压缩,做到应贷尽贷。全市农信社累计为3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92亿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44个,贷款余额达6.67亿元。今年以来,累计投放春耕备耕信贷资金6173.31万元,共支持了352个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支持全省“特、优”战略实施,为地方黄花产业注入1.73亿元信贷资金,直接投放黄花种植加工产业贷款1.33亿元,扶持农户1300余户,涉及黄花种植面积4万余亩,支持相关商户和企业20多家,为当地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带来了新希望,同时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助力黄花产业飞黄腾达。
脱贫攻坚 点燃农民新希望
“你可别小看这屋顶上的小板板,去年俺家致富全靠这个小板板呢,这都得感谢咱的信用社啊”、“你也别眼红咱啦,我们今年也安上了,多亏了农信社的资金支持,估计年底就能有收入啦”……村民们嘴里说的这个小板板就是屋顶光伏发电板。青圪塔村位于大同市鹊儿山镇东北部,地理位置偏僻,全村130户316人,耕地127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打工,全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大同农信响应政府扶贫号召,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贫困户创业致富,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让他们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截止目前,左云农商行累计给予光伏发电资金支持26笔,贷款金额127.7万元,点燃了农民致富新希望。
体制创新 筑牢发展新根基
大同农信通过搭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三级授信”体系,实现“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建立起金融服务站收集信息资料,区域办贷中心+网点调查、审查、审议、权限内审批,总行集中审批的“工厂化”“流程化”作业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以推进信用工程为抓手,实施区域网格化营销,深入开展“大调查、大摸排、大起底”的“无缝对接”活动,实现三进三找两问,即进村、进市场街道、进行政事业单位,找农户、找商户、找干部职工,问信贷需求、问工作建议。截止目前,全市农信社已对170个主体实现整村授信,授信群体1942户,授信金额1.17亿元;用信户数1384户,用信金额7196万元。累计为9.85万户农户授信,为1.01万户小微企业授信,农户与小微企业用信覆盖面达91.77%。
党建共创 激发红色新动能
充分发挥党建共创优势,加强县、乡、村三级党委及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联动,形成“党委领导、支部落实、结对共建”的系统创建格局。通过“双基联动”,签订银政共建协议,让金融扶持政策和涉农金融产品进村入户。同时,选派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主动下沉服务,准确把握扶贫重点,精准施策,为有信贷需求的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切实解决农民生产发展的实际困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量体裁衣”探索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力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开展客户经理驻村、送金融、征信知识“进村庄、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金融夜校等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氛围,强化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已建立90余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网点覆盖150个行政村,各类电子机具覆盖1122个行政村;设立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存量达到867个;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等支付方式已经全面延伸到各个行政村落,最大程度满足县域农村地区客户现金存取、转账、查询等服务需求。
大同农信始终以深耕三农、服务百姓为己任,积极探索金融服务新渠道,立足本土,服务乡村,支农支小,以“小”致胜,以“村”生根,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主动调研打通信贷支持绿色通道。通过为老百姓办实事,帮助其脱贫致富,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与质量跨越式提升,确保信贷投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王丹丹)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