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讯(通讯员 唐兰荣 唐京辉 王波 李泳锌)清晨8点,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境内,气温逼近零度。衡阳北站编组场有3600余朵“蘑菇”,正等待着“踩摘”。
衡阳北站在全国路网上的作用为区域性编组站,站型为单项纵列式三级三场,主要担负货物列车解编作业,编组场位于京广线里程K1741+455处,是车站编组列车业务的“整装所”。减速顶维修工要在此完成解编列车的“制动关”,即保障减速顶制动性能良好,确保驼峰溜放车辆能安全减速,避免货物车辆出现超速撞车、撞钩等事故的发生。作为铁路编组站中特有的行车安全设备,减速顶因为形状神似“蘑菇”,每次“体检”都需要踩一踩,所以减速顶维修工也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踩“蘑菇”的“减速哥”。
8时10分,班前点名会一过,90后“减速哥”彭辉便推着工具车,挎着工具包与水壶,跟着工友们快步走向编组场,开始投入施工作业。今天维修整治的编组场17道,共有减速顶186个,受前期阴雨天气的影响,股道里的“蘑菇”可能有些“鼻塞”。到达17道后,彭辉迅速安置好检修工具车,与工友们兵分两线对17道线路前端的双排减速顶进行脚“踩”测验。
因为每天都用脚“踩蘑菇”,所以特别废鞋。每次发下来工作鞋,“减速哥”都要给鞋子加固。“踩蘑菇”是个技术活。“太好踩”的可能是气压不足,“太难踩”肯定是气孔被堵住。”“减速哥”彭辉自信的讲道。由于减速顶是利用液压的原理,通过车辆车轮的碾压来调整车辆溜放速度。所以,在没有车辆停轮的空线上,每一个减速顶都必须通过“减速哥”们逐一的脚踩测量。
当然,“踩”顶仅仅只是作业中的第一步,为了防止在作业中出现故障的错判、漏判,“减速哥”需要对股道上的减速顶进行逐一的观察测量、线路扒渣等程序,才能准确判断一颗减速顶是否存在故障。“踩顶”虽是技术活,但极其考验脚劲。据统计,该日施工作业4小时,平均每人需要踩顶达1400余次,下蹲起身多达300余次,劳动强度非常大。从事维修作业15余年的工长陈仲文,其脚后跟上结下了厚厚的茧,遇天气变化,其跟腱炎疼得右腿点不着地。
室外踩“蘑菇”,室内拆“蘑菇”。据悉,衡阳北站编组场有减速顶群股道共有20条,平均每条股道安置180余个,合计“蘑菇”3600余朵。为了达到每根股道低于3%的设备故障率,春运前期,“减速哥”们不仅需要对每一根股道、每一个减速顶进行逐一的“健康体检”,还得对部分减速顶进行“诊断治疗”,以保证制动性能的有效发挥。
下午14时10分,“蘑菇屋”内轰鸣阵阵,“减速哥”正逐一对上午股道里拆卸下来的死顶、沉顶进行洗油、冲氮及零配件的更换。纯铁制造的“蘑菇”净重12余斤,加之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各类技术标准要求繁多,拆装“蘑菇”极其考验“减速哥”们的手劲和细心。大约40分钟后,编号1707#减速顶故障在彭辉维修下排除,经过拆卸、养护等多道工序后,“减速哥”彭辉的全身都是布满油渍,额头也浸出点点汗花。目前,减速顶维修工区仅有7名“减速哥”,除了一名90后外,基本上都是60、70后的中年职工,他们平均年龄超过43岁。由于维修工作量大,加之气味重,“油水重”的“减速哥”的工作也并不受年轻职工的青睐。
“蘑菇虽小,责任却大。”年关将至,铁路部门也迎来了节前物资运输的繁忙期。来自京广线、湘桂线、吉衡线等多个方向的煤炭、粮食、汽车货物,在衡阳北站汇集,经过解体再编组,运往湘粤乃至全国各地。尽管高运量与低气温给“减速哥”提出了考验,但彭辉和工友们坚持精检细修,对每条股道减速顶群进行巡视巡查,及时排查隐患,确保“蘑菇”的健康,保障解体溜放车辆的安全。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