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农商行领导深入田间送服务
中国新报讯(通讯员 王丹丹)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扎实做好金融服务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同农信积极瞄准金融主力军市场定位,借”十四五“规划之风,为农村金融注入源泉活水,“贷”动乡村振兴快速发展。
截止目前,全市农信社贷款余额344.12亿元,较年初净增21.08亿元,其中,涉农及小微贷款余额265.22亿元,较年初净增4.33亿元。扶贫贷款余额32.45亿元,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5.52亿元,扶贫小额贷款余额3.11亿元;单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6.93亿元,累计支持贫困人口超12000多户。
坚守定位,巩固脱贫成果
坚持支农支小主业。大同农信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要求,坚定回归本源的决心,坚守支农、支小、支实、支散的宗旨定位,始终把三农与小微作为第一主业,顺应经济金融新常态、新趋势,以信贷转型撬动发展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好再贷款的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作用,加大信贷资源投入。重点支持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积极对接地区特色产业,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重点支持优质小杂粮、中药材、绿色果蔬、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推广,尤其是黄花菜、黄芪、黑木耳、小米等特色优势产品;择优扶持规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高端休闲观光采摘园、农业旅游重点景区等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不良率低的品牌信贷产品。
扎实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三级授信”体系的支撑作用,建立完善的评级授信机制,实现客户经理主动调查,迅速开展评级授信,简化审批流程。同时,依托“整村授信”,合理收集农户、城乡居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企业等农村市场主体信息资料,完善信用档案,持续开展评级授信,加快信用贷款投放,提升用信覆盖面。另一方面,利用“网格化营销”载体,积极开展网格延伸服务。包括对社区、企业、商场、住户等经济主体的授信工作和存款等一揽子金融产品服务,优化农村信用环境。预计2021年末实现全市70%以上行政村的整村授信、70%以上农户建档评级和授信。截止目前,全市农信社已实现136个行政村整村授信,授信群体1747户,授信金额1.1亿元。
聚焦主业,助力乡村振兴
丰富普惠金融供给。强化普惠金融支持作用,加强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聚焦农业产业发展,瞄准“特色种养、绿色食品、乡村现代服务”三大重点产业,“量体裁衣”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融资需求。积极推广富农贷、富康贷、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安居贷款等特色项目。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温暖,保持金融活水润泽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
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三级授信”体系,在有需求、有条件的农村边远地区设立若干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配置助农取款机等设备,为农户特别是留守老人提供便捷的小额取现、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发挥金融服务站收集基础信息资料的作用,积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广掌上银行、移动支付、直销金融等数字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拓展线上应用场景,推广普惠授信方式,让贫困地区享受到多渠道、低成本、广覆盖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大金融知识和政策宣传,破除信息不对称难题,实现金融知识进万家,让农村居民广范了解普惠金融政策,享受各项优惠。强化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不断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营造能贷愿贷的金融环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大同农信将充分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坚守定位,聚焦主业,将信贷资源优先向支农支小领域倾斜。实现涉农贷款占比持续提升,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贷”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休宁县月潭湖镇:人勤春早采茶忙
下一篇:贵州省从江县举办教育系统关工委培训会